礦工出逃,比特幣全網算力回到 2020 年水準
比特幣價格在過去一個月快速下探,從最高點至今幾乎接近腰斬,幣值快速跌價也減弱挖礦誘因,目前比特幣區塊鏈上投入的算力,已經退回到今年一月的水準,同時也和 2020 年最高峰相同。
想買顯卡的朋友終於看見一絲曙光了,因為比特幣價格崩盤,礦工動力大減,過去一個月,礦工投入挖礦的算力已減少 20%,降到今年最低點,也差不多等於 2020 年最高點。
我們知道比特幣機制是依據礦工投入算力取得獎勵,所謂算力指的就是礦工的電腦運算能力,但如何知道算力高低?在比特幣網路,算力呈現方式是雜湊率(hashrate/s),可把 hash 當作題目,而 hashrate/s 代表的就是電腦每秒鐘能解答多少題目。
數據顯示,今年比特幣全網雜湊率最高可達 180Mh/s,也就是每秒計算 1.8 億個 hash,但一週內數字就掉到 142Mh/s,代表約有 20% 礦工退出戰場。
▲ 比特幣跳水速度驚人,從 4 月歷史新高到今天幾乎砍半。(Source:Bitfinex)
從趨勢來看,全網算力跟比特幣的價格大致成正比,幣值越高,就有越多礦工投入,反之亦然。比特幣從 2020 年第四季開始加速上漲,算力也跟着節節攀升。去年算力最高點是 146MH/s,但到幣值突破 2 萬美元後,算力就沒有再低於 140MH/s,一直到 4 月底拉回,讓算力跌到今年新低 131MH/s。
有趣的是 5 月 14 日,當時比特幣一夜暴跌 12%,摔破 5 萬美元關卡,礦工就像以為看見低點的散戶瘋狂投入,創下今年算力最高峰 180MH/s。但挖礦不是買股票,即使礦工電力全開,也擋不住幣值跳水。
一週之內,比特幣再度崩跌,掉到 4 萬美元之下,而這次礦工終於死心了。全網算力降到 142MH/s,至少五分之一礦工進入省電模式。
▲ 比特幣全網算力 4 月底達今年最低點。(Source:Blockchain)
給各位礦工一個建議,如果真的想靠挖礦賺錢,要做好當個存股族的心態,別人恐懼你貪婪,定期定量挖,才能賺到加密貨幣長期成長的紅利。礦工如果真的大舉逃難,那麼等待顯卡的朋友就有福了。
有網友指出比特幣早已不用顯示卡挖礦,而是以 ASIC 礦機挖礦,這當然是正確的,但別忘了比特幣做為加密貨幣之王,它的幣值牽動所有其他加密貨幣波動,幾乎無一倖免。
許多玩家一直苦等高階顯卡,或許比特幣價格跳水後就有機會買到了,至少現在掃貨礦工的數量應該會減少,但廠商供貨能否跟得上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首圖來源:pixabay)
高盛:比特幣雖好,但以太幣將是新王者
高盛上週最新加密貨幣報告指出,比特幣將成為數位價值保存資產和替代支付管道,但以太坊會成為全新的資訊技術平台,包括支付、去中心化金融以及最熱門的 NFTs,全都在推升以太坊的價值。
說到加密貨幣,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比特幣,但高盛分析師認為,以太坊和代幣 Ether(以太幣),將有可能在未來取代比特幣。
比特幣歷經十年奮鬥,因為去中心化概念,以及限定發行總量的機制,終於從一文不值變成奇貨可居,但高盛認為光這樣並不足以成為「未來的價值儲存工具」。
分析師指出,價值儲存會隨科技改變,真正不會變的價值,其實是「需求」。舉例來說,黃金在古代成為價值儲存的主要資產,是因稀缺性和保存性,同時還要加上可加工、可流通等特質,才能代表足夠價值。
隨著經濟與市場變動,仍然有人相信黃金能保存價值,但也有人選擇股票、債券、期貨保存價值,因對投資者來說,對抗通膨和資產縮水的需求,大約穩定的保值需求。相較於幾乎不太流通的黃金,其他資產雖然沒有稀缺性,卻因為「流動」而創造價值,這就是高盛看好以太幣的原因。
▲ 比特幣與以太坊用戶數對照圖。(Source:Goldman Sachs)
對照功能單純的比特幣,以太幣擁有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功能,讓它不僅是資產,同時也是網路,讓開發者可在以太坊區塊鏈網路上設計新應用,就包括最近火紅的 NFT(非同質化代幣),以及最近一年來默默發大財的 DeFi(去中心化金融)。
除了這些動輒上億的金錢流動,高盛還看好以太坊的另一項功能──承載資訊。以太坊區塊鏈各種 token,技術上來說都是一段程式碼,雖然理解為代幣,但也是一封信、一個機器人,能安全傳遞訊息,並在滿足條件時自動執行下一個動作。分析師認為,這項特點讓以太坊將成為未來「資訊市場」的亞馬遜(Amazon)。
當我們購買一樣物品,會打開亞馬遜這類電商平台,這平台提供認證、金流、物流,確保我們付了錢就能得到所需的物品。如果你把「資訊」看成商品,那能提供類似電商平台服務的就是以太坊了。
更因去中心化設計與加密機制,以太坊網路的資訊,相較目前網路伺服器安全得多,未來甚至可以用來傳送高敏感的個人資訊。這些功能跟以太幣有什麼關係?這就回到前面說的,越多人使用以太坊區塊鏈網路,身為骨幹的以太幣,就會因需求和流動性越能保存價值。
高盛同時指出,以太坊網路的升級速度勝過比特幣,當完成從 PoW(工作證明)轉向 PoS(權益證明)的轉型後,以太幣將會脫離目前耗電挖礦的困境,對越來越重視減碳的企業來說,這會是重要的分歧。
▲ 以太幣值在過去兩週幾乎腰斬,但已經是一年前十倍以上。(Source:Bitflyer)
比特幣和以太幣過去一個月幣值近乎腰斬,兩個重點是,機構投資力道放緩,各國政府則加大管束比特幣的力道。相較於樹大招風的比特幣,以太幣則很少上戰場,是以太幣的「老二優勢」。高盛也強調,所有加密貨幣都處於早期階段,加上目前市場被散戶主導,高波動風險依然會持續,但是長期來看,加密貨幣將逐漸開創新時代,屆時投資機構甚至需要為它創立新資產類別,並成立專責部門應對新局面。
(首圖來源:Unsplash)
馬斯克,中國礦工……一文看懂近期比特幣大幅波動及背後原因
馬斯克,中國礦工……一文看懂近期比特幣大幅波動及背後原因
2021年5月25日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比特幣上周因多個負面消息而大幅下跌,本周一則大漲12%,迎來一輪反彈。
相比今年4月14日超過6.4萬美元的高位,比特幣價格仍然在一個月左右時間裏跌掉40%左右。
即便如此,今年以來比特幣漲幅達35%,時間拉得更長了話,比特幣從十幾年前的一文不值,漲到如今的「一枚頂一輛豪車」。
伴隨比特幣上漲神話的是暴漲暴跌的高波動性,有專家認為,背後是投資者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各種行為試圖在為這種不受央行控制的投資品帶路。
近期為什麼暴跌?
比特幣暴漲或暴跌往往受到消息面影響。這一輪暴跌始於比特幣的最大擁躉者這一——埃隆·馬斯克。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馬斯克態度反轉被認為是近期比特幣價格波動的一大原因。
三月份,馬斯克宣佈旗下電動車公司特斯拉將支持比特幣支付,為比特幣在四月走上歷史高位推波助瀾。
但進入五月,馬斯克「反悔」,稱已暫停使用比特幣購買特斯拉的計劃,比特幣應聲下跌10%。而他的理由是環保——「我們擔憂,用比特幣挖礦及交易,導致化石燃料的使用急速增長。」
而中國和美國政府也下場對付加密貨幣。美國司法部和國稅局以涉嫌洗錢為由,開啟對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 (Binance)的調查。
上周四,美國財政部表示,政府的一份提案將要求向美國國稅局(IRS)報告超過1萬美元的加密貨幣轉賬。
中國政府在五月發佈一系列政策,也重創加密貨幣,包括金融和支付機構不得接受加密貨幣作為支付結算工具;不得提供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服務和產品;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等。
圖像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中國四川大山深處的一家虛擬貨幣「礦場」。比特幣的挖礦行為遭遇到環保方面的質疑。
中國的地方政府也在同步打擊虛擬幣「挖礦」,而中國佔全球比特幣開採量的75%以上。
多個負面消息疊加,比特幣一度暴跌超過30%。這樣巨幅波動,對比特幣而言並不稀奇,但這是過去六年歐元兌美元波幅中位數的六倍。
「仙子效應」
有評論認為,特斯拉不接受比特幣為支付貨幣的一個潛在原因,或許是源於其高波動的特性。
路透社特約編輯多蘭(Mike Dolan)分析,對於賣家而言,如果比特幣可以在幾個小時內漲跌20%,甚至更多,那麼以比特幣為商品定價,就會來不受控的賬務混亂。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 韓國2018年開始收緊對虛擬電子貨幣交易的監管。中國和美國都在近期宣佈了和比特幣有關的監管措施。
對於消費者也一樣,如果比特幣有暴漲的空間(過去一年漲了四倍),為何要犧牲未來獲得暴利的機會,而花掉它呢?
因此,圍繞比特幣的交易雖然很活躍,但以比特幣作為貨幣來定價的商品少之又少。
這有違其作為一種「貨幣」的初衷,多蘭認為,這種情況下基本上就是一小群人囤積一個有限數量的代幣,而「這個代幣只要面臨監管機構調整政策、支持者發佈推文、或者是大戶平倉,就會一再出現劇烈且缺乏流動性的震蕩」。
比特幣可能因此進入惡性循環。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拉布雷(Marion Laboure)將其比喻為「仙子效應」(Tinkerbell effect)——彼得·潘聲稱,唯有孩子們相信仙子存在,仙子才會存在。「換句話說,比特幣的價值完全基於一廂情願的想法。」
美國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博斯蒂克也表達類似觀點,「它變化迅速。尤其是現在的加密貨幣市場,如果要描述一下——那麼它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市場,我不認為它現在的特點有利於它成為貨幣。」
誰在為比特幣背書?
圖像來源,PA 圖像加註文字, 比特幣2008年問世,比特幣支付系統2009年問世,其總市值目前已達1萬億美元。
儘管表現出明顯的波動性,但目前比特幣市值已達1萬億美元。無論它意味著風險,還是機遇,金融市場甚至各國政府都不能忽視的存在。
如此之高的市值背後,也不乏支持者。針對政府的接連打壓,芝加哥Kingsview資管公司經理諾爾特(Paul Nolte)表示:「我們目前看到的是從非法貨幣到可能成為比較主流的資產的一種演變。要成為主流資產,就必須有一些規定和規則約束。」
本周出現的另一個出人意料的比特幣支持者是橋水基金創始人達裏奧(Ray Dalio)。本周一的一場年會上,他透露自己正持有比特幣。
達裏奧表示,比特幣最大的風險是它的成功,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儲蓄投入比特幣,那麼傳統貨幣體系面臨的威脅就越大。「就我個人而言,相比債券,我寧願持有比特幣。」
甚至一些公司將自己的現金轉化為加密數字貨幣,比如特斯拉和中國公司美圖。
除了知名人士和機構的擁躉,比特幣市場還有數量眾多的散戶參與者,他們的湧入,造就了四月的比特幣歷史新高。
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表示,去年一季度該所交易量300億美元左右,其中120億美元是散戶交易額;今年一季度,整體交易量3350億美元,其中散戶交易額也水漲船高,達到12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