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 ETF 還得再等等?SEC 新主席:須加強監管虛幣
近期市場掀起比特幣投資熱潮,不少投信公司看好背後潛藏的商機,順勢推出比特幣 ETF,並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請掛牌。對此,SEC 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態度謹慎,表示將審慎執行評估程序,所需時間可能比市場預期得更久。
Business Insider報導,SEC正在審查多檔比特幣ETF申請案,引發市場高度期待。不過,詹斯勒上週向國會表示:「加密貨幣投資人保護措施存在許多挑戰和缺失。」「至今沒有任何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向SEC註冊為受監管的交易所。」
報導指出,詹斯勒的說法表明,SEC希望在核准比特幣ETF上市前,對加密貨幣市場實施更嚴格的監管。先前已向SEC提交比特幣ETF申請案的金融機構,包括富達(Fidelity)、投資公司WisdomTree及VanEck等。
《ETF Trends》報導,5月26日,SEC文件顯示,富達計劃發行的比特幣ETF「Wise Origin Bitcoin Trust」和天橋資本(SkyBridge Capital)的「First Trust SkyBridge Bitcoin ETF」,正式進入SEC審查程序,預計需要45天的時間,但SEC有權延長至240天。
目前加拿大官方已核准兩檔比特幣ETF,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掛牌的「Purpose Bitcoin ETF」於今年1月正式啟動交易,為全球首檔比特幣ETF。
過去幾年來,至少有6家公司試圖獲得SEC的允許,在美國市場推出比特幣ETF,但都遭到駁回,理由是價格波動劇烈、人為操縱及流動性過低等風險。不過,隨著區塊鏈專家Gary Gensler擔任SEC新主席,SEC可望大幅改變對加密貨幣的看法,使美國誕生比特幣ETF的機率增加許多。
詹斯勒為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研究員,主要從事區塊鏈技術、數位貨幣、金融科技和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和教學。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特斯拉暫停比特幣支付購車,馬斯克:尋找能源耗損率不到1%的密碼貨幣|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諾獎得主克魯曼分析比特幣:雖然本質上是龐氏騙局,但不一定會破滅
在為紐約時報撰寫的一篇文章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提到比特幣這一類的加密資產,表示本質上是一場龐氏騙局。
克魯曼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又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榮譽教授。在2008年更因為其在總體經濟學和新貿易理論上的貢獻,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視為當前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克魯曼認為,自誕生起12年,加密貨幣在正常的經濟活動中幾乎不起任何作用。唯一一次聽說被用作支付手段,而不是投機交易,是與非法活動有關,比如洗錢或向關閉它的駭客支付比特幣贖金。
支持者總是給你許多技術性的名詞、以及一個美好的遠景
根據克魯曼在與加密貨幣或區塊鏈的狂熱者的多次會面中,他都詢問了關於區塊鏈技術與加密貨幣解決了什麼問題,他認為至今仍然未聽到明確的答案。
那麼,為什麼人們願意花大筆錢購買那些似乎毫無用處的資產?克魯曼表示,這是因為這些「沒有用的資產」價格不斷上漲,因此早期投資者賺了很多錢,他們的成功不斷吸引新的投資者。
克魯曼認為,這是一個龐氏騙局。
他說,一個可以被長期執行的龐氏騙局,需要一個敘事——而敘事才是加密市場真正擅長的地方。首先,加密推動者非常擅長技術性的討論,使用神秘的技術性名詞來說服自己和其他人「正在提供一種革命性的新技術」,儘管區塊鏈在資訊技術標準中已經相當陳舊,而且還沒有找到任何令人信服的用途。
其次,自由主義者還提供一個美好的遠景,他們堅稱,政府發行的沒有任何有形支持的法定貨幣隨時都會崩潰。
雖然是龐氏騙局,但不一定會破滅
不過,克魯曼認為加密貨幣不一定很快走向崩潰。因為即使是像他這樣對加密技術持懷疑態度的人,也會對黃金作為一種高價值資產的耐久性表示懷疑。畢竟,黃金面臨的問題與比特幣差不多,大家可能認為它是貨幣,但它缺乏任何有用貨幣的屬性。
近日,比特幣價格在幾度大跌後數次回升。5月19日,比特幣價格最低跌至30000美元附近,日內最高跌幅超過30%,24小時內爆倉超150億美元。此後,逐漸回升至42000美元。5月21日,受「美國財政部要求超過1萬美元的加密貨幣轉帳需向美國國稅局(IRS)報告」的消息影響,比特幣價格再度從42000美元跌至39000美元左右,此後又再次拉升至41000美元。
克魯曼同時在Twitter上發佈這則連結到專欄文章的推文,並在推文中說「預測:這篇文章一出,接下來我將收到很多仇恨郵件,『邪教』是不能質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