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接受比特幣,分析:4 大因素使其他企業難效仿

]

上週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布,開放使用比特幣購車,初期僅限美國地區,希望在年底前將適用範圍擴大至全球。外電報導指出,此舉為比特幣創造更多應用機會,但其他企業馬上跟進的機率不高,並列舉多項原因說明。

Business Insider 報導,2 月 8 日,特斯拉宣布購買價值 15 億美元比特幣,帶動比特幣價格飆漲,於 2 月 16 日一舉衝破 50,000 美元大關。3 月 24 日,馬斯克進一步宣布,美國官網正式開放以比特幣買車的選項,讓比特幣更受大眾關注。

但加密貨幣專家指出,其他企業不太可能效仿特斯拉接受比特幣,主要有 4 大因素。首先,比特幣的價格波動過於劇烈,對企業而言不切實際且成本高昂,使比特幣成為不良的交易媒介,而大多數公司財務較保守,因此不會很快跟隨這項趨勢。

另外,比特幣交易時,必須向礦工支付手續費,無論交易金額大小,都是收取固定一筆費用,目前單筆手續費平均約 20 美元。第三項因素是,美國國家稅務局(IRS)將比特幣視為資產,而不是貨幣,企業須以買進時幣價需認列資產,若持有期間價格下跌,就得認列虧損,不利財報表現。

最後,目前全球對數位錢包的監管仍屬灰色地帶,僅少數幾間銀行願意經營加密貨幣存放款業務,也影響商家使用比特幣交易的意願。

根據 Semrush 的網站流量統計數據,與加密貨幣相關的關鍵字,例如「投資比特幣」(invest in bitcoin)和「如何交易加密貨幣」(how to trade crypto),光是今年 1 月以來,搜尋量暴增高達 1,015% 以上,反映特斯拉是改變加密貨幣市場的重要因素。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比特幣「環境殺手論」劇增!中本聰早想到:「不用 BTC,才是純粹的浪費」

]

對一些人來說,比特幣預示嶄新的未來金融體系;但也有很多人視為環境災害。比特幣愛好者或許會對抨擊方不屑一顧,可若要讓比特幣大規模普及,勢必得逐一排除反對者的質疑。

比特幣今年迎來睽違已久的牛市,眾人對其增加的「碳足跡」也倍感擔憂。一度對比特幣立場轉為中立的微軟聯合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2 月受訪時就又表示不支持比特幣,主因便在挖礦產生大量碳足跡。

理論來說,比特幣是完全數位化的類貨幣,乍聽之下似乎是有史以來最環保的貨幣。畢竟與紙幣不同,比特幣不需靠砍伐樹木生成,且供應量有限,不會有增發情況發生。

但是,主流媒體對比特幣是否消耗巨大能源的擔憂卻與日俱增。

《衛報》2 月便以《為何比特幣對地球有害》為標題做影片報導;路透社則抨擊特斯拉(Tesla)一方面提倡潔淨能源,另一手又向「能源密集」的比特幣投入 15 億美元;《華盛頓郵報》也指出,以比特幣購買特斯拉車對環境有負面影響。

比特幣可能永遠要消耗大量能源

無論以哪種指標比較,比特幣都確實消耗大量電力。原因就在比特幣採用名為 PoW 的共識機制,讓礦工以競爭方式解決密碼學問題,凡搶得首位,即能領取該區塊的獎勵。

為了保持競爭力,礦工硬體設備也被迫加入軍備競賽;使用更強大的計算機,消耗的能源自然也會增加。加拿大比特幣挖礦公司 Bitfarms 高層就承認,只要依然使用比特幣,就可能永遠要耗費大量能源。

BBC 報導,劍橋大學最近分析報告結果指出,比特幣一年消耗的能源總量,比阿根廷、荷蘭等國家還多,約每年 121.36 太瓦時(TWh)。假如把比特幣視為一國,耗電量將躋身世界前 30 大。

不過進入網路時代後,無論寄電子郵件、使用社群媒體、銀行網路業務,都在增加人類碳排放。在這環境下,比特幣難道真是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認為惡化環境的責任都在它是否誇大?

中本聰早想到了

外界對比特幣的批評,也讓一則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2010 年在比特幣論壇 BitcoinTalk 發表的言論被翻出來。之後中本聰便從人們視野消失,至今仍沒有人知道「他」,或「他們」的真實身分。

中本聰寫道:

比特幣讓交易成為可能,效益要遠高於電力成本。因此,沒有比特幣才是純粹的浪費。

比特幣誕生以前,數位貨幣的概念早已出現,也曾付諸實踐,但從沒取得如比特幣的巨大成功。中本聰認為,比特幣「必須」涉及可證明的能源消耗,否則沒有其他方法能以去中心化方式,向全世界公平分配數位單元價值。

中本聰以黃金為例解釋:

(比特幣挖礦)與黃金和開採金礦的情況相同。挖出黃金的邊境成本往往會趨近黃金價格。開採金礦也是資源浪費,但這浪費的後果遠遠低於將黃金當作交換媒介的效益。

和比特幣類似,開採金礦也是能源密集型產業,並有大量資本支出。此外,採礦業是完全自由的市場,礦工往往被剝削,使真正從事辛苦工作的人賺到的反而是最低的薪水。

除此之外,中本聰也已預見未來將有無數開發者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建立 Layer2 第二層解決方案,不傷害比特幣交易透明度的前提下,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交易速度等。Liquid、Lightning Network 等 Layer2 研究也行之有年。

此外,礦工能源消耗採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持續上升。根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中心(CCAF)去年 9 月發表的《全球加密貨幣指標研究》,高達 76% 礦工使用的電力包含可再生能源,甚至有 39% 礦工「只」使用可再生能源。

不過,可預見的未來,對比特幣造成環境危害的指控想必仍會持續出現。

(本文由 動區動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Game Boy 改裝挖礦機 挖一個Bitcoin需時數百萬年

]

最近的挖礦熱令到顯示卡身價大漲,甚至有錢都無貨。有程式研究員就嘗試將任天堂 Game Boy 遊戲機改造成挖礦機,以遊戲機內置的顯示晶片,電源挖礦,好處是這套裝備只需 4 枚 AA 乾電池就可運作,但挖一枚 Bitcoin 所需時間可能要用上數百萬年…。

在 YouTube 上的StacksMashing 頻道最近發表了一段以 Game Boy 挖礦的影片。他們表示一直都很難購得顯示卡挖礦,於是就有改造 Game Boy 的念頭。Game Boy 只有 4.19Mhz 頻率的處理器,以及 8KB 影像記憶體,但最缺乏的仍然是互聯網連接能力。神人就利用了一個 Raspberry Pi Pico,連接 Game Boy 的 Serial In 與 Serial Out,即原本用來連線對戰的插口,改造成 Game Boy 專用的上網工具。

最令人關注的可能是 Game Boy 的挖礦能力,經 StacksMashing 測試,Game Boy 的運算能力為每秒 0.8 哈希,以這速度計算,要挖一個 Bitcoin 就需要數百萬年時間。而一部標準 ASIC 挖礦機的運算能力則有每秒 125 萬億。

資料來源:StacksMashing@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