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創辦人支付新創Square押寶密碼貨幣,加碼1.7億美元買進三千顆比特幣|數位時代
撐不住 5 萬美元關卡,比特幣熄火?
財政部長葉倫批評後,雖然比特幣表現出強力反彈,但目前來看仍是後繼無力,很快地再度退守到 5 萬美元以下,投資人開始謹慎觀望。
目前比特幣價格徘徊在 48,000 美元,是近兩週以來最低,但已有投資者懷疑,這是更大範圍撤退的開始。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投資長 Mark Haefele 發出建議,客戶應謹慎進行加密貨幣投機活動。當然也有樂觀的數位資產公司認為,這是進場的好時機,雖然沒有表態會不會繼續加碼,但表示,原本就沒有只漲不跌的資產。
當然這波跌勢之所以低迷,除了政府的警告,也有輿論認為,是馬斯克的發言所致,他也認為比特幣價格有點過高,導致散戶卻步。也意味著,若沒有其他名人再加碼,比特幣可能將步入熊市。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 Nouriel Roubini 近日也大聲呼籲,比特幣價格受到大規模操縱,其暴漲使得錯失恐懼心理的「白癡散戶」蜂擁進入,且他預言這些人終將血本無歸。
不過撇開這些兩極化的樂觀及悲觀意見,比特幣的確正面臨著嚴肅的監管問題,2019 年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finex 掩蓋鉅額財務損失一案,已確定將賠償 1,850 萬美元,紐約總檢察長 Letitia James 聲明指出,交易所發出的 Tether 美元穩定幣擁有足夠儲備,完全是個謊言,向投資人隱瞞近 8.5 億美元的資金損失。
雖然此幣較不知名,但據研究數據,約有 55% 的比特幣交易都是間接透過 Tether 進行,甚至部分輿論質疑,交易所透過 Tether 哄抬比特幣價格,因能依據客戶訂單直接創造新代幣。當然也有樂觀意見認為,和解之後業務能繼續進行,也將令比特幣前景更穩定。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熱門族群》比特幣超越黃金 概念股紅通通
幣特財經 · 4 小時前
比特幣近來暴漲又暴跌,從創新高的5.8萬美元,三天內快速跌到4.5萬美元,修正幅度超過22%。原因除了美國財長葉倫公開批評比特幣是高度投機、低交易效率的資產外,Tesla董事長馬斯克也補一槍,說比特幣「看起來確實有點高了」,也讓這個備受關注的新金融商品,有如自由落體落入空頭走勢。 不過,長期觀察比特幣的發展趨勢,我覺得這是爆漲後的回檔,是很合理的修正反應。長期來看,有幾個重要的發展趨勢,會讓比特幣欲小不易,成為一個備受期待的重要資產。 從客觀環境來看,比特幣經過十多年快速發展,已成長到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規模,不論是交易所或買賣都已相當成熟方便,例如美國貨幣管制局已允許任何美國銀行在無需額外執照的情況下,為民眾提供比特幣託管服務,諸多上市機構如那斯達克、紐交所及倫敦證交所等,也可以利用帳上現金投資比特幣。 另外,全球最大線上金流系統 PayPal 可直接買賣比特幣,新加坡新展銀行推出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比特幣與法幣間下單交易服務等。 比特幣交易熱絡,背後代表的是已慢慢取得更多人信任,數位貨幣的價值逐漸被認同。除了在美元被管制的地區更具外貿交易價值外,未來更可能晉升為中立的國際清算貨幣,甚至和過去金本位制一樣,逐漸奠定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因此,用這些現象來觀察葉倫的批判,就可以有另一種觀看的角度。 葉倫批判比特幣,完全符合她目前的身份與地位。她當過Fed主席,現在擔任美國財長,她的使命與立場,必然是優先推動「數位美元」,而非比特幣這種完全不受控制的東西。 別忘了,比特幣在2009年橫空出世,原因正是華爾街搞出一個亂七八糟的全球金融風暴,比特幣目標就是要「去中心化」,那什麼叫中心化?美元就是全世界的中心,全球有六成的貨幣儲備是美元,結算更有七、八成是美元,比特幣被創造出來,目的就是以對抗美元(或歐元、日元等主流貨幣)為目標的去中心化。 因此,葉倫對比特幣的打壓,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比特幣這種危險的東西,當然不應該發展上來,否則太多美元資金流竄過去,FED及財政部根本無法監管,不只交易管不到,連稅都課不了。同樣問題拿去問世界各國央行總裁或財長,大概都會與葉倫同樣的論調。 但是,這個世界原本就不只是這樣運作。站在神聖廟堂的對立那一面,就有一群不信邪的怪胎,英文稱為Geek的那些人,不僅全力擁抱比特幣,甚至達到信仰的境界。不巧的是,這些人之中還有不少有錢的創業家,而且錢多到嚇死人,每個都是比特幣最死忠的捍衛者。 例如首富馬斯克就是一例。像他這種從邊緣創業起家的人,大力擁抱數位貨幣,就像他的Tesla電動車,是對所有傳統燃油車宣戰一樣,比特幣對全世界央行毫無限制地灑錢印鈔,正是一個旗幟鮮明的反動力量。 至於馬斯克會跳出來說比特幣有一點貴,只能說他還算有點良心,願意說實話,但他說這話,應該是希望比特幣細水長流,可以走得更遠一點。別忘了,Tesla早已建倉15億美元比特幣,還推動讓消費者以比特幣買Tesla電動車,擺明Tesla不只賣電動車、碳權、自駕車軟體,連比特幣這種錢也不想放過,要大賺未來比特幣上漲的龐大利潤。 矽谷還有一位大神叫Jack Dorsey(傑克多西),他是社群媒體推特及數位支付公司Square的創辦人。最近Square公布第四季財報,繼去年10月購買4709枚比特幣後,又再度加碼價值1.7億美元約3318枚比特幣,總計比特幣約佔公司去年底總資產的5%,讓多西成為數位貨幣最忠實的倡導者。 不僅眾多數位網路創業家看好比特幣,更重要的是,什麼錢都想賺的主流華爾街資金,資金早已大舉鎖定比特幣,而且只買不賣,成為比特幣狂漲的定錨力量。華爾街從不會跟錢過不去,管它比特幣是打著反抗貪婪腐敗的華爾街,這些錢他們一樣要狠狠地賺。 因此,從私募基金、保險基金、家族辦公室到各種私人財富管理公司等,過去一年早就在默默買進比特幣,一家叫做灰階(Grayscale )的私募基金,去年底就已買了50萬顆比特幣,而且還持續在買,而類似這樣的資金還有很多。 我常覺得,在資本市場中,要判斷任何一種商品的投資價值,不是自己認為有多少就多少,而是要看整體市場對這個價值的認定,當今世上質疑比特幣的人確實很多,完全否定比特幣的人也不少,但世上人口眾多,反對聲音再多,也無法阻止那些對比特幣有充分信仰的人。 比特幣的另一個意義,是它做為另一種數位時代的新資產,更是顛覆很多人對資產的傳統想像。 大家都聽過,老一輩人在逃難時,由於房產根本帶不走,所以只好換成黃金藏在衣服裡帶走。一位收藏不少名畫的前輩也跟我說過,為何那麼多有錢人想買名畫,因為當大難來臨,把畫捲一捲就可以逃難了。但是,數位貨幣更厲害,就是一串數字代碼,真要逃難,一點負擔都沒有,從方便性來看,數位貨幣完勝所有商品。 就算是藝術品,現在也有數位化商品出現了,有一個名叫NFT(非同質化代幣)的加密貨幣,就是進一步把藝術品貨幣化,就像買賣股票一樣,可以擁有一張名畫的部分股權,就像你買一張台積電股票,就擁有台積電幾分之幾的股份。老一輩投資藝術品的觀念,恐怕再次被數位貨幣顛覆掉。 當然,那些大國的大官們,未來絕不會放任數位貨幣如此猖獗,美國勢必推動「數位美元」,而中國如今更快馬加鞭推動人民幣數位化,在大陸稱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央行數位貨幣,又稱數位人民幣)。 中國推動數位人民幣的想法不難理解,當美中掀起G2戰爭,人民幣該如何對抗美元霸權,加速數位化一定是個好方法。若人民幣真地跑贏數位美元的話,中國大陸或許還有機會在數位貨幣的新世界中,與美元一較高下。 數位美元或數位人民幣未來會不會普及,如今還是未知數,但就算這些主流貨幣都數位化了,對比特幣的地位恐怕只有更加分。因為,美中彼此互不信任,未來要找到一個被大家信賴的清算貨幣,看來看去,也只有不受任何央行控制的比特幣,會是大家共同認定的公約數。或許有那麼一天,比特幣會從原本去中心化的角色,一躍而為數位貨幣世界的新中心。 近來在網路上看到一段影片,一位從2012年就看好比特幣價值的人,名為Andreas M. Antonopoulos,他是 Podacst 「Lets Talk Bitcoin」的主持人、作家,也是幣圈中重要的 KOL。他在比特幣只有100美元時做的一場演講,當時台下滿場座椅,卻只有寥寥無幾的聽眾,不過,如今他的節目觀眾人數大幅成長,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騰訊創辦人馬化騰曾說過一句話,「有時候你不一定做錯了什麼,你只是太老了。」這句話說得很好,很多人真的沒做錯什麼事,但只是因為心態太老了,對傳統的東西習以為常,對新事物不想理解,也不願接受。 我相信,比特幣未來的波動一樣很難避免,但會在眾人懷疑聲中持續上漲,而且,數位貨幣帶來的衝擊與影響,恐怕也會遠超過大家的預期。世人要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它,馬化騰這句話,大概可以下一個最好的註解。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