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調:比特幣日均成交量約相當英鎊在外流通量
過去一週比特幣再度發光發熱,不僅上週末漲破 6 萬美元大關,還獲得多家大型銀行力挺。
財經網站 MarketWatch 報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表示,將為高淨值客戶提供「比特幣基金」,能把比特幣納入資產配置。
另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暨哈佛經濟學家拉布爾(Marion Laboure)也發研究報告,加入看好比特幣的行列。她預期比特幣不會曇花一現,只是行情波動將是常態。
拉布爾表示,比特幣市值達 1 兆美元,「重要性不容忽略」,預料在基金經理人和企業持續買進推波助瀾下,比特幣價格可能持續走高。
但拉布爾指出,真正值得一辯的是:比特幣是否單憑價值節節看漲,就能自成一種資產類別?她認為,比特幣的流動性低,是一大障礙。她舉例以蘋果比較,2020 年蘋果股票成交量總計 400 億股,相當於在外流通總股數 270%;相較去年總計成交 2,800 萬個的比特幣,相當於總流通量 150%。
拉布爾指出,流動性低加劇比特幣的行情波動,只要額外幾筆大額買進或賣出,就足以「顯著衝擊供需平衡」。
拉布爾認為,未來比特幣價值仍會劇烈波動,隨民眾相信它值多少而起起伏伏,這就是所謂的「仙子效應」(Tinkerbell Effect)。她解釋,「仙子效應」是經濟術語,以童話故事《小飛俠彼得潘》(Peter Pan)的小仙子(Tinkerbell)命名,描述某件事若愈多人相信,就愈可能實現,一如彼得潘宣稱小仙子真的存在,正因孩童深信不疑。
從這角度來看,拉布爾認為,比特幣其實就像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因「必須把潛能轉化為成果,才支撐得起價值主張」。撐起特斯拉市值的,是汽車工業大舉轉向電動車的趨勢,以及特斯拉勢必成為市場領導者的假設。
拉布爾估計,比特幣目前總值約相當於日圓流通總值 102%、歐元流通總直值 65%、美元流通總值 53%,和英鎊流通總值 904%,但比特幣日均成交量約只相當英鎊在外流通量 0.06%。
她的結論是,這款加密幣若要保持價值不墜,有個條件必須到位:跨國境數位貨幣成為大勢所趨,比特幣必須引領這股趨勢,成為未來的支付工具。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塞掐 Side Chat Clubhouse 實錄:為什麼企業想購入比特幣?feat. 果殼
電動汽車廠特斯拉在 2 月宣布耗資 15 億美元購入比特幣,消息一出立刻帶動比特幣行情看俏;此外,Twitter 創辦人 Jack Dorsey 經營的另一間行動支付 Square、中國美圖也都紛紛以企業名義購入比特幣。
這一波網路企業讓不少人紛紛討論企業購入比特幣的可行性,到底公司購入比特幣有什麼好處?INSIDE 在 3 月 9 日邀約台灣深耕區塊鏈領域、自己也在提供企業購入比特幣服務的果殼律師林紘宇來 Clubhouse 暢談這個問題,本文是 Clubhouse 節目的精簡摘要:
抗通膨投資?
果殼認為目前在美國聯準會不斷量化寬鬆政策之下,雖然比特幣價格起伏相當大,但比特幣有 2,100 萬顆的總量設計,被許多人視為一種熱門的「抗通膨資產」。
特斯拉正是這個原因購入比特幣,在特斯拉 2 月向美國 SEC 提交的文件裡明確寫到,「為了使特斯拉有更大的財務靈活性,以進一步分散和最大化現金的回報,將一部分現金投資於特定儲備資產,而根據這項新政策,我們故投資了 15 億美元的比特幣。」
購入、採用意義皆不同
但果殼強調,「購入」、「採用」對企業意義差距十分大,也會影響到會計所認列的科目;目前國際財務報導準則解釋委員會尚未對虛擬資產、加密貨幣提出新的公報或新增科目,所以大多公司(連特斯拉也是)現在都是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認列成跟智慧財產權、企業文化一樣的「無形資產」。
不過,如果特斯拉未來準備「採用」支援比特幣買車,當作讓消費者買車的日常支付工具之一,未來就有可能被認列成「存貨」;而像虛擬貨幣交易所的作法會把一部分用在日常營業活動的虛擬貨幣認列成存貨;或是以挖礦為主的企業直接認列成收入也是一種做法。
像果殼自己經營的奧果區塊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就真的有認列比特幣, 把 2.5 枚比特幣配合中華民國法令及會計準則,認列成無形資產。
談到哪個國家可以作為未來認列比特幣當會計準則的問題,果殼表示日本將虛擬貨幣視為一種全新的會計科目與處理標準,值得借鏡。
最特別、也最大宗的認列案例:MicroStrategy
只是比其他公司,果殼說明美國商業軟體公司 MicroStrategy 才是最大咖、也是最特別的認購比特幣企業。首先 MicroStrategy 從去年 8 月至今,前前後後已總共耗資總 21.71 億美元總共買了 90,531 枚比特幣。
但果殼介紹,MicroStrategy 真正幾乎激進的作法在於,他們還發了可轉換公司債(也就是可以轉成股份的債)來購入比特幣。果殼分析,這會讓 MicroStrategy 的股價價格「間接」跟比特幣綁在一起,讓投資人未來可以分享比特幣上漲的利潤;但如果不漲的話,只要 MicroStrategy 不倒,投資人還是可以保有本金,只要 MicroStrategy 沒事可說是「穩賺不賠」的作法。
還有什麼風險?
不過果殼也強調,企業購入比特幣除了要面臨外在的價格波動之外,「內控風險」與管理機制也必須考量在內,例如最基本的:比特幣到底要存放在哪?總不可能是某個交易所的熱錢包,但就算要放冷錢包裡,能動用這些比特幣的人員權限、電腦跟密碼管理,以及相關資安都必須掌控好,才能把這種風險降到最低。
最後果殼也分享,他建議企業若想購入比特幣,5% 是最理想也安全的資產佔比;此外他也建議,若是在從事跟跨境支付相關的(非銀行)網路企業若想降低最近匯率波動帶來風險的話,也可以考慮在合法合規前提下購入一些比特幣降低匯率損失。
不免俗工商一下,想要收聽最科技的 Podcast 節目,陪你渡過通勤時光,請到各大平台收聽【塞掐 Side Chat】。除了陪你塞車還要陪你吃午餐,想聽最即時的科技新聞與趨勢,請到 Clubhouse 搜尋「inside_tw」,開啟小鈴鐺追蹤我們,編輯們固定會在工作日中午 12:00 開房喔!
核稿編輯:MindyLi
延伸閱讀:
比特幣再創新高 總市值突破一兆美元
港科大教授李靜君被指不適任 因曾在台坦承參與反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