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專家預測 Bitcoin 幣值將上漲至 $100 萬美元
挖比特幣,碳排等同一個發展中國家!號稱更節能的「奇亞幣」誕生-商周頭條|商周
比特幣價格近日向下修正,加密貨幣圈同時出現一新寵:奇亞幣(Chia),還未上市就吸引中港礦工,帶動其挖礦設備傳統硬碟、固態硬碟需求上升,預期價格也將上漲,供應也可能出現短缺。
特別的是,奇亞幣被稱為「綠色比特幣」(green bitcoin)。它的出現,反映外界以及圈內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被批評過度耗能的反思,以及他們如何想出因應辦法。
《個人電腦雜誌》(PCMag)報導,比起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奇亞幣則是使用「空間證明」(proof of space)作為共識機制。挖礦方式不同,比特幣依賴運算能力進行挖礦,而奇亞幣則依賴儲存空間,涉及大量讀寫動作。
廣告
比特幣如同其名稱,工作量證明需要大量的運算「工作」,由於需解開大量困難的數學難題,礦工的電腦耗費大量電力。
奇亞幣背後基礎在於,傳統硬碟和固態硬碟使用更少電力,更容易取得,購買價格也比挖比特幣所需的顯示卡便宜。
創造奇亞幣的團隊2月在白皮書中指出:「專門的挖礦硬體逐漸被少數幾個大型實體獨佔,分布於能夠取得便宜電力的專門資料中心…這種集中狀態降低了信賴感,也引發像是電力消耗、電子廢棄物、碳排放、地緣政治風險等難題。」他們相信奇亞幣能夠部分解決比特幣挖礦帶來的問題。
比特幣崛起,能源消耗問題成爭議中心
比特幣前陣子價格不斷攀升,其消耗巨量能源的現象也成為關注焦點。加密新聞網(Crypto News)報導,一位德國軟體開發者施密特(Moritz Schmidt)靠投資比特幣賺了近200萬歐元(約合新台幣6,480萬元),卻反過來把其中100萬歐元捐給可能封殺比特幣實用性的政黨綠黨(Greens),是德國史上最大筆政治捐款。
廣告
綠黨有機會在今年大選打敗現任總理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他們考慮讓比特幣變得「可追溯」,與比特幣原本的匿名特性背道而馳。施密特表示,10年前他投資比特幣,但幾年前他開始意識到比特幣消耗大量能源,因此獲利了結後,決定反過來遏阻它的成長。
之前,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也曾坦言,他對比特幣「感到擔心」,因為比特幣非常耗能。
比特幣到底有多耗能?根據劍橋大學的比特幣用電指數,比特幣礦工的能源消耗量約是130太瓦時,大約是全球用電量的0.6%,碳排量與一個小型發展中國家如約旦相當。以人數相比較,約旦人口為1千萬人,活躍的比特幣用戶估計有100萬人。比特幣主力批評者德-弗里斯(Alex de Vries)表示,比特幣非常沒有效率。
另一加密貨幣以太幣的能耗程度也受關注。以太幣生態圈每年用電量相當於巴拿馬,而每筆以太幣交易的用電量,相當於2個美國家庭一天的用電量。
不過,一些比特幣支持者則認為,不應把比特幣的能耗與國家用量相比,這兩者並不適合相互比較。例如,持續投資比特幣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研究指出,比特幣生態圈耗能不到傳統銀行系統的10%。當然傳統銀行可以服務更多人,但支持者認為,比特幣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而早期是能源最密集的時期,等到基礎設施逐漸成熟,將變得更高效。
加密貨幣圈改革聲音,將採用新共識機制
撇開兩方不同聲音,加密貨幣圈內部其實也對此做出反思,試圖解決現行加密貨幣效率不高的問題。
除了奇亞幣,科技媒體TechCrunch指出,其中一個讓加密貨幣更環保的方式,是在某些能源未妥善使用的地區,支持當地鼓勵採礦的立法者。
3月,挪威第二大富豪羅科(Kjell Inge Røkke)成立一家名為Seetee的新企業,目標是把比特幣採礦中心設在再生能源農場,在電力需求低迷時吸收多餘的電力用於採礦。由此一來,比特幣將不是吃電怪獸,反而是善用現行電力系統的參與者。
然而,德-弗里斯說,這種方法存在致命的缺陷。它假定當電需要用在其他更有利於社會的目的時,採礦作業可以暫停。但是,挖礦需要24小時不間斷運行才有效;那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要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唯一方法,是以最便宜的電力頻繁地運行更多的機器。
另一試圖根絕能耗問題的是跟比特幣同樣耗電的以太幣。以太幣的平台以太坊正努力把共識機制從「工作量證明」轉變為「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
在工作量證明機制中,數百萬個處理器同時處理相同的交易,所有參與者都競相爭取交易。因此,擁有的運算火力越多,獲利的機會就越大。這個機制是防止任何一個實體控制區塊鏈或進行竄改。
而在以太坊試圖建立的「權益證明」機制中,參與者被稱為「驗證者」,而非礦工,關鍵是要使他們誠實。權益證明用加密貨幣抵押量取代礦工算力比拚,節點不需要花大錢買礦機或繳交鉅額電費,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必須花錢買加密貨幣,並將這些加密貨幣抵押在智能合約中。
權益證明共識機制下,根據「幣齡」以偽隨機的方式,選擇下一個區塊的驗證節點,也就是說,抵押越多加密貨幣、抵押時間越長且距離上次獲得記帳權越久的節點,獲得下一次記帳權的機率越高。由於驗證者抵押的加密貨幣都是成本,作惡有可能導致幣價下跌,且抵押的代幣會被沒收,就像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理性的驗證者為了最大化利益,理論上不會選擇作惡。
以太幣創辦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認為,採用權益證明機制,可以將每筆以太坊交易所消耗的能源減少100倍以上。以太坊預計未來幾年將轉為採用該機制。(🍀延伸閱讀:共好!投資未來10年最重要的綠色商機)
參考來源:PCMag、South China Morning Post、TechCrunch、IEEE Spectrum、Quartz、Crypto News
核稿編輯:林易萱
數位貨幣風向變了!比特幣狂跌近8% 以太坊卻狂漲60%,比特幣不行了嗎?
以太坊正與比特幣進行一輪較量!數位貨幣市場的投資者,開始考慮將更多的資金分給以太坊,而不是只買比特幣。種種趨勢看來,全球第二大虛擬貨幣的以太坊,正開啟一波新的投資潮,終於可以打破過去人們認為,「比特幣就是虛擬貨幣」的觀念。
在最近30天時間內,以太坊的價格上漲了60%,創出歷史新高,而比特幣同期下跌了7%。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從週一高於5.8萬美元一路跌至最低跌至不足5.4萬美元。5月4日美股盤初,比特幣達到5.5萬美元上方之後,由於葉倫有關小幅加息的言論過後跌破5.4萬美元,24小時內跌幅擴大至近8%。截至美股收盤,比特幣重回5.4萬美元上方。
此外,狗狗幣在24小時內,則是暴漲40%,數據顯示,狗狗幣市值現已超越瑞波幣市值,位列第四。5月4日晚間,狗狗幣站上0.6美元/枚,刷新歷史新高。過去7天漲近一倍,如果從今年年初算起,漲幅超過100倍。
而這些都釋出了一個訊息,那就是比特幣不再是虛擬貨幣中的風向指標,投資人也都有了新的觀念:比特幣不再代表所有的虛擬貨幣。
以太坊成比特幣的最大空頭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比特幣的表現牽動著整個虛擬貨幣市場。
比特幣在全部虛擬貨幣市場的佔比,在2017年最高達80%,去年7月降至60%。今年五月開始,比特幣的市值佔比又降至47%。
而對比來看,以太坊在過去三年間的市值佔比不斷提高,目前已在幣圈總市值中達到近18%。
就在許多股票投資者將比特幣,作為對虛擬貨幣市場認知的全部之際,以太坊的價格創出了歷史新高。
5月4日,全球第二大虛擬貨幣以太坊的價格突破3500美元,24小時內價格上漲近13%。3500美元的價格,也意味著以太坊創出了價格的歷史新高,並且這發生在比特幣價格回調的一個月內。截至5月5日早上,以太坊價格維持在3300美元。
以太坊的這種強勢,與比特幣近期弱勢直接相關。也正因為此消彼長的市場特點,以太坊的強勢使得一些投資者認為,以太坊恐怕會成為比特幣的最大空頭!
也就是說,過去如果股票投資人想要避險,把資金從股票抽出轉投虛擬貨幣市場時,往往沒有其它的念頭就是直接買比特幣。但是,現在他們看到比特幣也在下跌,就會把資金拿去買以太坊。因此,比特幣下跌、以太坊就上漲。
「長期來看,我確實認為比特幣的空頭就是以太坊。」知名交易員和分析師Crypto Cobain認為,如果以太坊持續上漲超過比特幣的市值,那麼這可能會損害領先的加密資產的成功,因為長期的比特幣資產持有者會將其持有的資產換為以太坊。
市場研究公司FundStrata表示,加密貨幣的關注焦點正從比特幣轉向以太坊,今年將以太坊的目標價格定為1萬美元。
為何走弱的比特幣還有足夠的關注度?
雖然比特幣在短期階段上的盈利貢獻能力大幅減弱,但這不意味著,比特幣的吸引力徹底輸給以太坊。
想要瞭解原因,就像是你看台積電股票一樣,台積電大幅上漲之後,你買不起它。但是只要股價跌到你能負擔的時候,還是會吸引夠多的投資者重新進入。
因此,儘管比特幣價格似乎太高,向上的彈性或在一兩個季度內繼續跑輸,但依然有許多機構依舊將比特幣作為主要的資產。
其中,也包括對虛擬貨幣情有獨鍾的特斯拉公司CEO馬斯克,他在今年一季度投資15億美元進入虛擬貨幣市場,這15億美元並未進行分散投資,而是全部買入比特幣這一單一品種。顯而易見的是,作為對虛擬貨幣市場有深刻理解的馬斯克,他一定看到了以太坊的強勢表現,但他依舊只買比特幣。這體現出馬斯克個人的投資理解,他知道短期內以太坊會漲,但是長期來看,他依然將非常大的比重放在比特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