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貝瑞:比特幣恐遭央行「障礙」,難撼動全球金融

]

電影《大賣空》(Big Short)真實主角,在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前放空不動產抵押證券的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再次警告比特幣可能遭備感威脅的政府排擠。

Business Insider 3 日報導,貝瑞 2 日已刪除的推文指出,各國央行究竟會將比特幣當作保值工具,抑或設下障礙(handicap)與規範,使之變成類似本票的利基產品?長期而言,這是中心化、強大、暴力且無情的政府最看重的事。

貝瑞 2 日另一條已刪除的推文表示,全球法定貨幣經濟系統,早已選定隊長,並擔負支持隊長的義務(直到隊長換人)。這種系統建立的網路影響力,是否被比特幣等虛幣多頭低估?

值得注意的是,貝瑞 2 月曾說,雖然比特幣的長期展望相當貧乏,但他不會放空,因近期內「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他並表示,多數比特幣都是在中國、伊朗、俄羅斯等面臨制裁等國家挖到。也就是說,虛幣必須儘快贏得法人機構支持,以免遭政府機關、央行摧毀。

中國內蒙古地區日前已傳出,打算禁止新虛幣挖礦計畫,同時關閉現有挖礦設施,以降低能源消耗量。

CNBC 2 日報導,比特幣是基於去中心化的網路,並不是由央行等單一實體發行。稱為區塊鏈的公開帳簿,記錄轉帳交易必須由所有礦工「確認」。這些礦工以專門挖礦電腦解答繁複數學謎題,從而審核比特幣轉帳交易。礦工之後可獲得比特幣為獎勵。

不過挖礦電腦耗電量極高。劍橋大學 Cambridge Bitcoi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dex 顯示,挖掘比特幣每年得消耗 128.84TWh 電力,比烏克蘭、阿根廷等國家總電量還多。中國挖取的比特幣佔全球 65%,內蒙因電力便宜,佔比就達 8%。相較之下,美國僅占全球 7.2% 挖礦量。

內蒙因並未達成中央政府 2019 年設立的能源使用目標,當地發改委列出的省電方案中,即包括 2021 年 4 月底前關閉現有虛幣挖礦設施,不再核准新挖礦所。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中國恐將禁止比特幣採礦 內蒙古開第一槍

]

(中央社台北3日電)據報導,中國可能將禁止加密貨幣比特幣(Bitcoin)採礦。在最主要的礦區內蒙古,當地官方已發布文件,將在4月底前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採礦專案。消息一出,比特幣價格大漲3%。

比特幣在2020年價格翻漲超過10倍,今天報價一度攻上5萬1670美元。而生產比特幣最需要的是演算能力與廉價電力。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中文網2日報導,內蒙古是中國採礦者最喜歡的地方,相對涼爽的氣候和豐富的煤炭儲藏是發展廉價電力的有利條件。中國企業家已經投資數億美元在內蒙古建立大型礦場,每一個礦場的耗能都可與一個小城市相當。這讓內蒙古的比特幣開採量,占全球的8%。

不過,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2月25日發布「關於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要嚴禁新建虛擬貨幣採礦專案,還要求「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專案,2021年4月底前全部退出」。

根據意見稿,這是為了實現將今年的耗能增長限制在1.9%的目標。

中國國家發改委先前指出,內蒙古是2019年唯一未能完成能源消耗控制目標的省級行政區。

報導指出,中國已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北京一貫堅持奉行減少碳排放的政策,而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是燃煤電廠,主要依靠燃煤發電的內蒙古礦業自然成了中國雄心勃勃實現環保目標的主要阻力。

報導引述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加密貨幣採礦並不能滿足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目標,因此內蒙古新措施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他指出,隨著比特幣越造越多,剩餘的數量將會越來越少,這就意味著繼續採礦的難度加大,挖一枚幣的耗能與之前相比可能要翻好多倍。

郭田勇說,從理論上來講,虛擬貨幣採礦業務轉移到其他省份地區是沒有問題的,並不違法。不過當前中國各地綠色節能方針都是統一的,未來各省市應該都會緊縮採礦管理政策。所以「挖礦業務無論向哪裡轉移,其空間都會越來越小」。

陸媒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內蒙古擬4月底前全面關停虛擬幣採礦項目,已引發業界熱議。內蒙古一名挖礦從業人士表示,暫時沒有接到關閉礦場的通知。而3月3日,該項政策就會結束徵求意見。

另一名業者分析,內蒙古關停礦場,一定程度上將進一步加速虛擬貨幣採礦行業的整合。一旦礦場被關閉,礦場會另找一個地方繼續。在中國監管趨嚴的風向下,也有很多國內礦場向海外遷移。

挖比特幣到底有耗電?報導指出,以一台比特大陸公司生產的「螞蟻礦機S15」為例,該礦機一天消耗的電量就達38度,一個月(按30天算)更是高達1149度,遠超過一個普通家庭的月用電量。而一個礦場規模,動輒就是成千上萬台礦機。(編輯:楊昇儒/邱國強)1100303

比特幣為何讓葉倫如此恐懼?它真的低效率又不可靠嗎?

]

「非法交易、極低效率、不可信任」是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對比特幣的批判,為什麼她會這麼恐懼比特幣?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前日火力全開,怒批比特幣種種不是,替最近狂飆的比特幣漲勢踩了煞車。

「我害怕它經常用於非法交易,同時極端缺乏效率,每次交易都需要耗費大量能源。這是一種高度投機的資產,我擔心投資人會遭受損失。」這是葉倫對比特幣的評語。

我們知道金融監管單位都非常擔心投資人遭損失,看看過去幾十年來歷經這麼多次金融海嘯、股市崩盤,乃至於各種瘋狂的金融產品,哪一樣不是金融監管單位認可?哪一次不是大咖安全下莊,散戶跳樓自殺?所以說,財政部長的擔心簡直太有道理,太苦民所苦了。

投資本來就有風險,不管什麼資產都一樣,這一點就不勞部長操心了,但對其他三點比特幣看法,投資人需要的是多一點知識,少一點政治。

比特幣的三個缺點?

說到比特幣與非法交易,許多人都會覺得很合理,因為駭客常要求用比特幣支付,比特幣也可能用來跨國洗錢,且透過層層轉手,難以追蹤。不過我們倒是想問問,比特幣誕生之前,美元是否也是跨國黑錢的主角之一?美元和其他無法追蹤的現金,又有多少用在非法交易?

這裡並不是要比爛,而是要理解一個邏輯:任何有價值的資產,都可能用於非法交易和地下金融。美元、黃金、鑽石、蟠龍花瓶甚至紅酒貨櫃與古典名畫,如果要將這點當成罪名,可能需要更多證據。

▲ 地下金融世界裡,美元現鈔和比特幣你會選誰?(Source:pixabay)

過去兩年來,開始有人討論比特幣與能源的關係,有一派說法認為,挖礦和驗證交易的過程消耗巨大電力,這點無可質疑。但從這點要說比特幣「效率極低」,就有點邏輯跳躍了,因為效率高低要透過比較。

我們可透過目前比特幣區塊鏈的總算力,和目前設備的平均能耗,推算出挖礦及驗證所需電力。然而,誰能算出美國政府印鈔消耗的能源有多少?或每一次(又一次又一次)量化寬鬆,要耗費多少電力、水力、礦產、人力還有產生多少污染?

說到效率,如果從全球金融角度來看,比特幣比全世界任何國家發行的法幣都更有效率,只要有網路,你都可在 10 分鐘內將資產轉移到任何地方,這效率美元能否做到?相反的,如果要在便利商店買包洋芋片,現金效率就高得多,前提是你身上要有現金。

最後,葉倫提到的「不可信任」,如果比特幣像她說的,是高度投機的金融產品,那我們也許要重新定義投機這兩個字。過去 10 年,比特幣透過去中心化、不可竄改、限量發行並逐步調整挖礦獎勵,還有共同管理機制,成為表現最好的資產。

▲ 過去 11 年投資比特幣與黃金的比較表,真是太投機了。(Source:woobull)

如果葉倫不知道,我們還可補充一個小知識:比特幣的誕生與 2008 年金融海嘯有密切關聯,正是為了對抗政府單位與大型財團的勾結,才催生這種新貨幣。

為什麼葉倫如此貶抑比特幣?心理學告訴我們,怒氣來自恐懼,葉倫代表的是政府單位對「不可管控」的恐懼,且答案就在葉倫自己的回答裡。當被問到政府發行的數位法幣和美國計畫時,葉倫說:「這是更安全、更快速也是便宜的支付方式,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目標。」

多麼理所當然,由美國聯邦政府幾位工程師和官員管控的系統,肯定比全球數百萬個節點共同驗證、互相管理的去中心化網路安全,且值得信任。畢竟美元上面就寫了「In God We Trust」(這是反諷,說明一下,預防你沒看懂。)

越打越強的比特幣

就在 1 月,印度政府率先開槍,禁止任何私人虛擬貨幣交易,以替即將發行的數位盧比鋪路;中國正在試行的數位人民幣也即將發行,同時不斷加強比特幣管制來限制流通性。美國與歐洲國家礙於政體和面子,可能無法明目張膽的做,但他們心裡也很想。

如果你問我,比特幣真的有價值嗎?我認為世界各國政府每一分打壓比特幣的力道,以及每一次量化寬鬆,其實都是比特幣增值的幕後推手。短期雖然會有劇烈波動,但只要政府持續印鈔,比特幣長期價值就會持續增加。

▲ 比特幣總發行量為 1,846 萬顆,美元則跟神一樣沒有上限。(Source:Twitter)

(首圖來源:Flickr/Federalreserve CC BY 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