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環境殺手論」劇增!中本聰早想到:「不用 BTC,才是純粹的浪費」

]

對一些人來說,比特幣預示嶄新的未來金融體系;但也有很多人視為環境災害。比特幣愛好者或許會對抨擊方不屑一顧,可若要讓比特幣大規模普及,勢必得逐一排除反對者的質疑。

比特幣今年迎來睽違已久的牛市,眾人對其增加的「碳足跡」也倍感擔憂。一度對比特幣立場轉為中立的微軟聯合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2 月受訪時就又表示不支持比特幣,主因便在挖礦產生大量碳足跡。

理論來說,比特幣是完全數位化的類貨幣,乍聽之下似乎是有史以來最環保的貨幣。畢竟與紙幣不同,比特幣不需靠砍伐樹木生成,且供應量有限,不會有增發情況發生。

但是,主流媒體對比特幣是否消耗巨大能源的擔憂卻與日俱增。

《衛報》2 月便以《為何比特幣對地球有害》為標題做影片報導;路透社則抨擊特斯拉(Tesla)一方面提倡潔淨能源,另一手又向「能源密集」的比特幣投入 15 億美元;《華盛頓郵報》也指出,以比特幣購買特斯拉車對環境有負面影響。

比特幣可能永遠要消耗大量能源

無論以哪種指標比較,比特幣都確實消耗大量電力。原因就在比特幣採用名為 PoW 的共識機制,讓礦工以競爭方式解決密碼學問題,凡搶得首位,即能領取該區塊的獎勵。

為了保持競爭力,礦工硬體設備也被迫加入軍備競賽;使用更強大的計算機,消耗的能源自然也會增加。加拿大比特幣挖礦公司 Bitfarms 高層就承認,只要依然使用比特幣,就可能永遠要耗費大量能源。

BBC 報導,劍橋大學最近分析報告結果指出,比特幣一年消耗的能源總量,比阿根廷、荷蘭等國家還多,約每年 121.36 太瓦時(TWh)。假如把比特幣視為一國,耗電量將躋身世界前 30 大。

不過進入網路時代後,無論寄電子郵件、使用社群媒體、銀行網路業務,都在增加人類碳排放。在這環境下,比特幣難道真是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認為惡化環境的責任都在它是否誇大?

中本聰早想到了

外界對比特幣的批評,也讓一則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2010 年在比特幣論壇 BitcoinTalk 發表的言論被翻出來。之後中本聰便從人們視野消失,至今仍沒有人知道「他」,或「他們」的真實身分。

中本聰寫道:

比特幣讓交易成為可能,效益要遠高於電力成本。因此,沒有比特幣才是純粹的浪費。

比特幣誕生以前,數位貨幣的概念早已出現,也曾付諸實踐,但從沒取得如比特幣的巨大成功。中本聰認為,比特幣「必須」涉及可證明的能源消耗,否則沒有其他方法能以去中心化方式,向全世界公平分配數位單元價值。

中本聰以黃金為例解釋:

(比特幣挖礦)與黃金和開採金礦的情況相同。挖出黃金的邊境成本往往會趨近黃金價格。開採金礦也是資源浪費,但這浪費的後果遠遠低於將黃金當作交換媒介的效益。

和比特幣類似,開採金礦也是能源密集型產業,並有大量資本支出。此外,採礦業是完全自由的市場,礦工往往被剝削,使真正從事辛苦工作的人賺到的反而是最低的薪水。

除此之外,中本聰也已預見未來將有無數開發者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建立 Layer2 第二層解決方案,不傷害比特幣交易透明度的前提下,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交易速度等。Liquid、Lightning Network 等 Layer2 研究也行之有年。

此外,礦工能源消耗採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持續上升。根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中心(CCAF)去年 9 月發表的《全球加密貨幣指標研究》,高達 76% 礦工使用的電力包含可再生能源,甚至有 39% 礦工「只」使用可再生能源。

不過,可預見的未來,對比特幣造成環境危害的指控想必仍會持續出現。

(本文由 動區動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特斯拉開始接受比特幣付款,美國以外地區年底前上線

]

特斯拉官網今天正式開放比特幣購車選項,但只限美國地區用戶使用,海外購車將於今年內陸續開放。

馬斯克(Elon Musk)理想的功能正式上線,上個月宣布這項功能後,今天真的做到了。

You can now buy a Tesla with Bitcoin — Elon Musk (@elonmusk) March 24, 2021

為了減少有人說他炒幣的質疑,他也強調,特斯拉收到的所有比特幣,不會換成法幣,只會以比特幣形式保存。同時也說明,特斯拉使用的全是內部開發或開源軟體處理比特幣,且也有自己運作的節點。

目前這付款選項只在美國開放,馬斯克希望今年內,將適用範圍擴展到全球。

對比特幣投資者來說,這應該是個好消息,不只 VISA 提供全球商家使用比特幣結算,特斯拉也加入直接收款行列,表示流通性又提升,價值也得以保存。

但對特斯拉投資者來說,就是很掙扎的考驗。透過比特幣付款,且不換成法幣,就代表這部分營收帳面上等於消失了,如果有大量車主使用比特幣購車,特斯拉財報恐怕會很難看。

相反地,貨幣持續通膨之下,持有比特幣比持有大量法幣更能保值,儘管收款時不清算,但財報關鍵時刻一口氣大量兌現,等於多一張牌在手上,對公司營運來說又有好處。

無論接下來幣值和股價如何波動,又再次想起那位用比特幣買披薩的仁兄,他那兩塊大披薩,現在價值約是 1.5 萬輛 Model 3。

(首圖來源:Twitter)

比特幣還會燒多久? 美聯準會主席曝真相 - 財經

]

包含比特幣、以太幣在內的虛擬貨幣成為近期投資人熱門標的,然而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卻認為虛擬貨幣是高投機性商品,比起美元更像是黃金替代品。

聯準會一直以來都將虛擬貨幣列為非傳統投資方式,對於接受虛擬貨幣持保守態度,儘管近期虛擬貨幣市場火熱,比特幣持續飆升,但主席鮑爾仍無意改變其想法。

鮑爾稍早在國際清算銀行主持的會議中發言,他強調虛擬貨幣是沒有基準點的商品,無從進行判斷,另外高度波動且不具備儲蓄價值的特點,都是虛擬貨幣無法取代傳統商品的原因。

因此鮑爾認為虛擬貨幣實質上比較像黃金的替代品,而非美元的替代品。儘管聯準會對於虛擬貨幣的投資不具信心,但各國許多銀行都開始著重虛擬貨幣的價值。

尤其自2020年以來虛擬貨幣飆升600%讓更多投資人及銀行願意接受,花旗銀行去年11月就曾表示,比特幣的價值有機會在今年底突破30萬美元,而根據CoinGecko數據顯示,目前有1860萬比特幣在市場上流通,總價值相當於1兆美元。

鮑爾此言一出也影響到比特幣今(23)日走勢,下跌5.07%價值約落在5.4萬美元,對比本月曾突破6萬美元,出現些微落差。

(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