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貝瑞:比特幣恐遭央行「障礙」,難撼動全球金融
電影《大賣空》(Big Short)真實主角,在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前放空不動產抵押證券的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再次警告比特幣可能遭備感威脅的政府排擠。
Business Insider 3 日報導,貝瑞 2 日已刪除的推文指出,各國央行究竟會將比特幣當作保值工具,抑或設下障礙(handicap)與規範,使之變成類似本票的利基產品?長期而言,這是中心化、強大、暴力且無情的政府最看重的事。
貝瑞 2 日另一條已刪除的推文表示,全球法定貨幣經濟系統,早已選定隊長,並擔負支持隊長的義務(直到隊長換人)。這種系統建立的網路影響力,是否被比特幣等虛幣多頭低估?
值得注意的是,貝瑞 2 月曾說,雖然比特幣的長期展望相當貧乏,但他不會放空,因近期內「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他並表示,多數比特幣都是在中國、伊朗、俄羅斯等面臨制裁等國家挖到。也就是說,虛幣必須儘快贏得法人機構支持,以免遭政府機關、央行摧毀。
中國內蒙古地區日前已傳出,打算禁止新虛幣挖礦計畫,同時關閉現有挖礦設施,以降低能源消耗量。
CNBC 2 日報導,比特幣是基於去中心化的網路,並不是由央行等單一實體發行。稱為區塊鏈的公開帳簿,記錄轉帳交易必須由所有礦工「確認」。這些礦工以專門挖礦電腦解答繁複數學謎題,從而審核比特幣轉帳交易。礦工之後可獲得比特幣為獎勵。
不過挖礦電腦耗電量極高。劍橋大學 Cambridge Bitcoi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dex 顯示,挖掘比特幣每年得消耗 128.84TWh 電力,比烏克蘭、阿根廷等國家總電量還多。中國挖取的比特幣佔全球 65%,內蒙因電力便宜,佔比就達 8%。相較之下,美國僅占全球 7.2% 挖礦量。
內蒙因並未達成中央政府 2019 年設立的能源使用目標,當地發改委列出的省電方案中,即包括 2021 年 4 月底前關閉現有虛幣挖礦設施,不再核准新挖礦所。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Twitter創辦人支付新創Square押寶密碼貨幣,加碼1.7億美元買進三千顆比特幣|數位時代
經濟學家警告如果比特幣成功,未來將只有「比特幣貴族」與賤民
2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有經濟學家表示,按照世界經濟發展模式,隨著比特幣成為世界主導貨幣,比特幣擁有者將可能成為一個新貴族階層。
倫敦經濟學院系統性風險中心主任Jon Danielsson博士,寫了一篇迄今為止最看空比特幣的文章,發表在智庫經濟政策與研究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and Research)的網站上。
BTC不是安全的避風港
丹尼爾森表示,「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希望生活在一個比特幣成功的社會中」。如果比特幣無法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投資比特幣這類的加密技術,就像「收集郵票」一樣。
「比特幣的投資愛好者,對價格上漲之外的成功,實際上到底意味著什麼,概念相當模糊。他們似乎更喜歡用神秘主義包裹的論點,而不是基本的經濟邏輯。」
丹尼爾森說明,比特幣必須要用於商業交易,才能算是成功。他甚至將BTC的未來描述為一場零和遊戲,認為比特幣這類的虛擬貨幣,要嘛取代當前的交易媒介,如歐元、英鎊、日元等,要不然最終就是徹底失敗。
因此,他表示,雖然一般的觀點認為,比特幣是類似黃金一樣,用來避險的投資,但是事實上比特幣並不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甚至,恰恰相反。
在2020年3月發生的那次比特幣崩盤,比特幣就與全球其他投資市場一樣重挫。
「比特幣貴族」將造成極度的財富不均
他也表示,如果比特幣成功了,未來將有一群「比特幣貴族」,形成極端的財富不平等,而這種現象最終會「助長社會分化和民粹主義」。
他說:「首先,目前比特幣的擁有者將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能與過去幾個世紀統治各個帝國的國王和皇帝相抗衡。他們只是一個很小的群體,但他們能掌控所有的錢。政府將或選擇保護,或選擇攻擊這一新的領主階層,他們通過早期購買而獲得了他們的地位。」
不過,丹尼爾森個人認為,這樣的未來「不太可能」實現。因為比特幣價格不穩定,不適合作為計算單位。他認為比特幣遲早有泡沫化的一天,因此,比特幣也不可能成功。最終人們還是回到法幣的基準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