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比特幣大王」被捕,侵吞客戶價值3億美元比特幣、7000人血本無歸

]

巴西警方當地時間週一宣佈,已經逮捕了加密貨幣洗錢團夥比特幣銀行集團(Bitcoin Banco)的成員及其領導人、號稱「比特幣大王」的克勞迪奧‧奧利維拉(Claudio Oliveira),因涉嫌欺詐和侵吞客戶資金,涉案金額高達15億雷亞爾(約合3億美元)。

奧利維拉被控的罪名包括詐欺、貪污及洗錢等,據悉受害者約7000人。奧利維拉以富裕多金的形象吸引投資者,旗下銀行每日交易額高達5億雷亞爾(約台幣27.3億元),但在2019年5月,許多投資人突然發現無法在平台上提款,奧利維拉辯稱是「受到駭客攻擊所以暫時關閉提款功能」,但警方對這番說辭存疑。

2019年該集團向巴西政府申請司法恢復財產,理由是代客戶保管的7000多枚比特幣神秘消失。該公司由此避免了破產,但此後從未解釋這些比特幣消失的原因。

巴西警方經過調查發現,客戶託管的比特幣大多流入了奧利維拉自己的錢包裡,提供他們夫婦與親友一起揮霍。這起欺詐案據稱使數千名投資者遭受了損失。

進一步調查後,巴西警方表示他所謂的「遭駭客攻擊」是騙人的說法,巴西警方表示,為了這名嫌犯警方蒐集了3年的情報,並調動了90名警察才成功逮捕奧利維拉夫妻、助手夫婦等人。

【新聞點評】美西Bitcoin掘金潮

]

美國在1850年代曾經掀起「掘金潮」,吸引大批拓荒者、包括不少華人遠渡重洋,追求「黃金夢」。百多年後的今日,同類故事再次上演,但「挖」的不是真金,而是Bitcoin加密貨幣。話說中國原佔Bitcoin產能多達46%,自從兩個月前當局全面封殺,大批礦商遷移到美國西部地區,借助廉價太陽能及頁岩氣,快速搶佔份額,據估計美國現已佔全球Bitcoin產能接近40%,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其實加密貨幣對金融穩定仍充滿不確定性,中國放棄這個「寶座」未必是損失。

內地政府自2018年起禁止加密貨幣平台在境內提供交易服務,但對挖礦(mining)活動未有限制。這種「網開一面」空間,讓很多頭腦精明、觸覺敏銳的中國人紛紛投入挖礦相關活動,包括研產專業礦機(目前全球三大礦機廠皆來自中國),或者投資設立礦場。尤其在新疆、內蒙古等電價相對便宜地區,大型礦場如雨後春筍,有些甚至掛上「雲計算中心」、「大數據中心」招牌,既享受低廉電力,又賺取挖礦暴利,還獲地方政府提供各種補貼,一雞幾味。

正因如此,據英國劍橋大學統計,近幾年中國礦商佔全球Bitcoin產能(按每日新出產比特幣計算)份額飆升,今年首季高達46%,意味每日新增的Bitcoin約有一半由位於中國的礦商「挖」出來;隨着幣價猛漲,這些礦商獲利極豐,然後挾更大雄心和資本增加產能,形成擴張循環。

中國全面封殺 遠走他方挖礦

然而,內地政府自5月起全面封殺「挖礦」,包括要求金融機構切斷所有相關交易資金鏈,又在新疆、內蒙古等地大舉查封礦場。在雷厲風行下,即便一些未被「拉人封艇」的礦場,也不敢「頂風作案」繼續營運(政府可根據用電量鎖定礦場位置)。這導致內地挖礦活動頓時癱瘓,短短兩個月內,由佔全球近半產能,到目前接近「清零」。

同樣由5月開始,內地幣圈的交易平台、鑄幣(ICO)、營銷等業務進一步轉移來香港(此趨勢於2018年已出現)。至於挖礦,本港在電價和土地方面絕無優勢,故不可能吸納,需另覓出路。

據CNBC上周六報道,大部分從中國外流的挖礦活動正遷移到美國。該報道引述美國其中一家最大型挖礦集團、在Nasdaq掛牌的Marathon Digital(市值約23億美元)CEO蒂爾(Fred Thiel)指出,現有多達50萬名來自中國的挖礦者尋求在美國落地,聲勢浩蕩,被國際幣圈形容為「新掘金潮」(new mining mecca)。

儘管「50萬人」這數字無從稽考,但在中港兩地幣圈,「移美潮」確實如火如荼。有人會問,在中美關係緊張及世紀疫情之下,不但內地嚴控居民出入境,美方亦嚴加審查中國人(包括取消了大批內地留學生簽證),內地挖礦者怎可能輕易「搬竇」赴美?

但實際上,以往在內地從事挖礦生意的投資者普遍具有廣泛國際聯繫,不少甚至是海歸派,持有香港身份證或外國護照。即使是一些未能(或無意)以「肉身」出境的礦商,憑着原本在內地挖礦的經驗和人脈,不難「遙距」安排業務異地複製。或許礦機硬件未必跟隨運往外地(物流及折舊成本貴,購置新機更划算),加密貨幣其中一個最大優勢乃是不受國界限制。

據了解,大批內地礦商現時尋求跟美國幣圈人士(不乏華人)合作,由前者提供資本、技術和銷售框架,後者負責親身在美國架設礦場;上述所謂「50萬中國挖礦者想在美國落地」,相信是泛指這種「中美合作模式」。值得一提,在1850年代掘金潮,不少華人被「賣豬仔」赴美,被當地資本家勞役;而在新一輪掘金潮,提供資本、居主導地位的屬中國礦商,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有人又會問,從中國外流的挖礦業務有許多地方可去,為何集中走到美國?皆因挖礦最大成本來自電力,隨着美國頁岩氣開採技術成熟,加以近年大力發展潔淨能源,已成為全球電價最便宜國家之一。特別是太陽能和風電資源豐富的內華達、得州等中西部地區,工業電價(每度)低至4美仙,比中國新疆和內蒙古(0.35至0.42元人民幣,折合5.4至6.5美仙,未計補貼)更便宜。

電費平法制成熟 美成大贏家

幣圈人士認為,這趟「大遷徙」亦有助加密貨幣生態更趨可持續發展,事關礦商在美國主要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比中國內地礦商燃煤發電環保得多。例如Tesla老闆馬斯克早前以「挖礦不環保」為由,叫停了該車廠接受Bitcoin付款,現時他應該有條件改變主意。

講到底,中國近年晉身Bitcoin第一大出產國,主要建基於人才(大批頭腦精明、敢於冒險的礦商)、便宜電力、法律空間三大因素。自從當局下令全面封殺挖礦,法律空間即告消失,大批人才(礦商)自會外流,引領挖礦業務遷移。美國憑着電力低廉及相關法律制度相對成熟,遂成「最大贏家」。

不過,加密貨幣屬新生事物,相比傳統法幣由政府及央行牢牢掌控,其去中心化、無國界等特質,對金融、經濟、社會體系仍有很大不確定性。特別是對於着重集權式管理的中國政府,加密貨幣猶如天生相沖,遭當局全面「殺幣」不太令人意外,這個「全球第一」寶座似乎棄不足惜。

比特幣挖礦被封殺 礦工們更高興了 利潤大漲

]

過去的兩三個月中,中國多處陸續封殺比特幣挖礦,此一波打壓影響了比特幣價格,目前最新價格為3.4萬美元,而5月高峰時可達6.5萬美元。

中國挖礦產出約佔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全球最大的礦場關閉是否就會令比特幣衰落下去?現在判斷還為時過早,實際上由於比特幣挖礦被封殺,剩下的礦工其實並未受到多大影響,反而更受益了,因為隨著比特幣演算法的調整,現在挖礦的產出更高了。

中本聰設計比特幣的思路很高明,產出是固定的,挖礦的人越多,大家的難度就越高,收入會降低,反過來則是挖礦的人越少,收入可能更高,早期顯示卡挖比特幣的時候即是如此。

最近一個多月來,比特幣全網的算力減少了50%左右,但是上週演算法自動做了調整,挖礦難度降低了28%,之前完成一個區塊的挖礦需要14-19分鐘,現在只要10分鐘左右。

受益於此,挖礦的收益已經大幅增加,有人計算如果使用最新的礦機,以前每天的收益在22美元,現在可以達到29美元。

挖礦服務廠商Compass創辦人Whit Gibbs表示:我們預期Compass Mining客戶的挖礦盈利能力會更高,我們預估礦工的利潤將增加約35%。

訊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