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比特幣終會像債券,股六債二幣二將成經典組合

]

比特幣 2 月底突破 58,000 美元,刷新歷史高後一度於 3 月初急殺至 43,000 美元附近,目前則再次反彈至 53,000 美元。雖然震盪激烈,但方舟投資(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明星總裁凱薩琳伍德(Cathie Wood)認為,虛擬貨幣終有一天能止穩,波動甚至會類似債券。

CNBC 報導,伍德 8 日接受專訪時表示,虛幣會逐漸被接受,成為新的資產類別,波動最終可能會很像固定收益市場。

比特幣雖然經常稱為「數位黃金」,跟貴金屬價格的連動度卻不大。伍德認為,現下的比特幣跟房地產價格關聯最密切。

伍德相信,比特幣會逐漸穩定,成為能推薦給一般投資人的資產組合。她說,從債券目前水位來看,60% 股票、40% 債券的投資組合會有些問題,債券已走了 40 年多頭。倘若比特幣成為新的投資組合資產類別,她不會太意外,也許屆時人們會持有 60% 股票、20 % 債券、20% 比特幣。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麥可貝瑞:比特幣恐遭央行「障礙」,難撼動全球金融

]

電影《大賣空》(Big Short)真實主角,在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前放空不動產抵押證券的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再次警告比特幣可能遭備感威脅的政府排擠。

Business Insider 3 日報導,貝瑞 2 日已刪除的推文指出,各國央行究竟會將比特幣當作保值工具,抑或設下障礙(handicap)與規範,使之變成類似本票的利基產品?長期而言,這是中心化、強大、暴力且無情的政府最看重的事。

貝瑞 2 日另一條已刪除的推文表示,全球法定貨幣經濟系統,早已選定隊長,並擔負支持隊長的義務(直到隊長換人)。這種系統建立的網路影響力,是否被比特幣等虛幣多頭低估?

值得注意的是,貝瑞 2 月曾說,雖然比特幣的長期展望相當貧乏,但他不會放空,因近期內「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他並表示,多數比特幣都是在中國、伊朗、俄羅斯等面臨制裁等國家挖到。也就是說,虛幣必須儘快贏得法人機構支持,以免遭政府機關、央行摧毀。

中國內蒙古地區日前已傳出,打算禁止新虛幣挖礦計畫,同時關閉現有挖礦設施,以降低能源消耗量。

CNBC 2 日報導,比特幣是基於去中心化的網路,並不是由央行等單一實體發行。稱為區塊鏈的公開帳簿,記錄轉帳交易必須由所有礦工「確認」。這些礦工以專門挖礦電腦解答繁複數學謎題,從而審核比特幣轉帳交易。礦工之後可獲得比特幣為獎勵。

不過挖礦電腦耗電量極高。劍橋大學 Cambridge Bitcoi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dex 顯示,挖掘比特幣每年得消耗 128.84TWh 電力,比烏克蘭、阿根廷等國家總電量還多。中國挖取的比特幣佔全球 65%,內蒙因電力便宜,佔比就達 8%。相較之下,美國僅占全球 7.2% 挖礦量。

內蒙因並未達成中央政府 2019 年設立的能源使用目標,當地發改委列出的省電方案中,即包括 2021 年 4 月底前關閉現有虛幣挖礦設施,不再核准新挖礦所。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全球第一檔比特幣ETF加國掛牌,首日成交量近千萬股,一舉擠入10大活躍ETF|數位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