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 ETF 還得再等等?SEC 新主席:須加強監管虛幣

]

近期市場掀起比特幣投資熱潮,不少投信公司看好背後潛藏的商機,順勢推出比特幣 ETF,並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請掛牌。對此,SEC 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態度謹慎,表示將審慎執行評估程序,所需時間可能比市場預期得更久。

Business Insider報導,SEC正在審查多檔比特幣ETF申請案,引發市場高度期待。不過,詹斯勒上週向國會表示:「加密貨幣投資人保護措施存在許多挑戰和缺失。」「至今沒有任何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向SEC註冊為受監管的交易所。」

報導指出,詹斯勒的說法表明,SEC希望在核准比特幣ETF上市前,對加密貨幣市場實施更嚴格的監管。先前已向SEC提交比特幣ETF申請案的金融機構,包括富達(Fidelity)、投資公司WisdomTree及VanEck等。

《ETF Trends》報導,5月26日,SEC文件顯示,富達計劃發行的比特幣ETF「Wise Origin Bitcoin Trust」和天橋資本(SkyBridge Capital)的「First Trust SkyBridge Bitcoin ETF」,正式進入SEC審查程序,預計需要45天的時間,但SEC有權延長至240天。

目前加拿大官方已核准兩檔比特幣ETF,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掛牌的「Purpose Bitcoin ETF」於今年1月正式啟動交易,為全球首檔比特幣ETF。

過去幾年來,至少有6家公司試圖獲得SEC的允許,在美國市場推出比特幣ETF,但都遭到駁回,理由是價格波動劇烈、人為操縱及流動性過低等風險。不過,隨著區塊鏈專家Gary Gensler擔任SEC新主席,SEC可望大幅改變對加密貨幣的看法,使美國誕生比特幣ETF的機率增加許多。

詹斯勒為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研究員,主要從事區塊鏈技術、數位貨幣、金融科技和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和教學。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馬斯克,中國礦工……一文看懂近期比特幣大幅波動及背後原因

]

馬斯克,中國礦工……一文看懂近期比特幣大幅波動及背後原因

2021年5月25日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比特幣上周因多個負面消息而大幅下跌,本周一則大漲12%,迎來一輪反彈。

相比今年4月14日超過6.4萬美元的高位,比特幣價格仍然在一個月左右時間裏跌掉40%左右。

即便如此,今年以來比特幣漲幅達35%,時間拉得更長了話,比特幣從十幾年前的一文不值,漲到如今的「一枚頂一輛豪車」。

伴隨比特幣上漲神話的是暴漲暴跌的高波動性,有專家認為,背後是投資者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各種行為試圖在為這種不受央行控制的投資品帶路。

近期為什麼暴跌?

比特幣暴漲或暴跌往往受到消息面影響。這一輪暴跌始於比特幣的最大擁躉者這一——埃隆·馬斯克。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馬斯克態度反轉被認為是近期比特幣價格波動的一大原因。

三月份,馬斯克宣佈旗下電動車公司特斯拉將支持比特幣支付,為比特幣在四月走上歷史高位推波助瀾。

但進入五月,馬斯克「反悔」,稱已暫停使用比特幣購買特斯拉的計劃,比特幣應聲下跌10%。而他的理由是環保——「我們擔憂,用比特幣挖礦及交易,導致化石燃料的使用急速增長。」

而中國和美國政府也下場對付加密貨幣。美國司法部和國稅局以涉嫌洗錢為由,開啟對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 (Binance)的調查。

上周四,美國財政部表示,政府的一份提案將要求向美國國稅局(IRS)報告超過1萬美元的加密貨幣轉賬。

中國政府在五月發佈一系列政策,也重創加密貨幣,包括金融和支付機構不得接受加密貨幣作為支付結算工具;不得提供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服務和產品;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等。

圖像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中國四川大山深處的一家虛擬貨幣「礦場」。比特幣的挖礦行為遭遇到環保方面的質疑。

中國的地方政府也在同步打擊虛擬幣「挖礦」,而中國佔全球比特幣開採量的75%以上。

多個負面消息疊加,比特幣一度暴跌超過30%。這樣巨幅波動,對比特幣而言並不稀奇,但這是過去六年歐元兌美元波幅中位數的六倍。

「仙子效應」

有評論認為,特斯拉不接受比特幣為支付貨幣的一個潛在原因,或許是源於其高波動的特性。

路透社特約編輯多蘭(Mike Dolan)分析,對於賣家而言,如果比特幣可以在幾個小時內漲跌20%,甚至更多,那麼以比特幣為商品定價,就會來不受控的賬務混亂。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 韓國2018年開始收緊對虛擬電子貨幣交易的監管。中國和美國都在近期宣佈了和比特幣有關的監管措施。

對於消費者也一樣,如果比特幣有暴漲的空間(過去一年漲了四倍),為何要犧牲未來獲得暴利的機會,而花掉它呢?

因此,圍繞比特幣的交易雖然很活躍,但以比特幣作為貨幣來定價的商品少之又少。

這有違其作為一種「貨幣」的初衷,多蘭認為,這種情況下基本上就是一小群人囤積一個有限數量的代幣,而「這個代幣只要面臨監管機構調整政策、支持者發佈推文、或者是大戶平倉,就會一再出現劇烈且缺乏流動性的震蕩」。

比特幣可能因此進入惡性循環。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拉布雷(Marion Laboure)將其比喻為「仙子效應」(Tinkerbell effect)——彼得·潘聲稱,唯有孩子們相信仙子存在,仙子才會存在。「換句話說,比特幣的價值完全基於一廂情願的想法。」

美國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博斯蒂克也表達類似觀點,「它變化迅速。尤其是現在的加密貨幣市場,如果要描述一下——那麼它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市場,我不認為它現在的特點有利於它成為貨幣。」

誰在為比特幣背書?

圖像來源,PA 圖像加註文字, 比特幣2008年問世,比特幣支付系統2009年問世,其總市值目前已達1萬億美元。

儘管表現出明顯的波動性,但目前比特幣市值已達1萬億美元。無論它意味著風險,還是機遇,金融市場甚至各國政府都不能忽視的存在。

如此之高的市值背後,也不乏支持者。針對政府的接連打壓,芝加哥Kingsview資管公司經理諾爾特(Paul Nolte)表示:「我們目前看到的是從非法貨幣到可能成為比較主流的資產的一種演變。要成為主流資產,就必須有一些規定和規則約束。」

本周出現的另一個出人意料的比特幣支持者是橋水基金創始人達裏奧(Ray Dalio)。本周一的一場年會上,他透露自己正持有比特幣。

達裏奧表示,比特幣最大的風險是它的成功,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儲蓄投入比特幣,那麼傳統貨幣體系面臨的威脅就越大。「就我個人而言,相比債券,我寧願持有比特幣。」

甚至一些公司將自己的現金轉化為加密數字貨幣,比如特斯拉和中國公司美圖。

除了知名人士和機構的擁躉,比特幣市場還有數量眾多的散戶參與者,他們的湧入,造就了四月的比特幣歷史新高。

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表示,去年一季度該所交易量300億美元左右,其中120億美元是散戶交易額;今年一季度,整體交易量3350億美元,其中散戶交易額也水漲船高,達到1200億美元。

比特幣 5 月狂跌 36%!《富爸爸》作者讚:大好消息

]

近期比特幣價格歷經暴漲暴跌,5 月累計重挫 36%,創 2011 年 9 月以來最糟的單月表現。不過,知名暢銷理財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勃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反倒認為,現在正是買進比特幣的大好時機,投資人應勇於抄底。

MarketWatch報導,清崎5月31日在Twitter發文稱,比特幣暴跌是個好消息,當價格跌至27,000美元時,他可能會再次出手買進。他寫道:「比特幣價格走勢取決於全球總體經濟情勢,問題不在於黃金、白銀或比特幣,而是政府、聯準會(Fed)和華爾街的無能。別忘了,2000年黃金價格僅300美元。」

清崎對比特幣抱持看漲觀點。今年4月,清崎受訪時預測,比特幣價格將在未來5年內突破100萬美元。

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的數據顯示,目前黃金期貨價略高於每盎司1,900美元,5月上漲8%,而白銀期貨價約為每盎司28美元,5月同樣上漲約8%。

Coindesk報價顯示,今年4月中旬,比特幣觸及64,829.14美元的歷史新高,截至台北時間今日上午11時18分報37,094.22美元,今年以來累計上漲26.43%。

外媒先前報導,今年比特幣價格出現一波大漲,原因是越來越多主流機構跨入加密貨幣市場,包括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2月宣布購買價值15億美元的比特幣,後來又開放消費者使用比特幣購車。

此外,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華爾街巨頭也開始將比特幣納入VIP客戶的資產配置規劃。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