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沒有基本面,投資價值該怎麼看?4 大虛實指標教戰

]

全球游資充裕,比特幣無疑成為今年漲勢最剽悍、卻也最讓投資人感到霧裡看花的投資標的。然而有了法人機構與名人大力加持,比特幣 3 月 13 日重新反彈衝破 6.1 萬美元。雖然沒有基本面的參考,投資人可以轉向觀察籌碼、技術面等簡易指標,或許較能掌握比特幣的買賣訊號。

灰度基金動向,操作大指標

「數位貨幣到底有沒有基本面?」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得讓許多以基本面為依歸的投資人失望了!幣圈界人士有志一同指出,8000 多種的數位貨幣,都是不具基本面的虛擬資產,「不過,有別於以往的現象是,特斯拉、微策略、方舟投資等愈來愈多華爾街機構投資人跳出來為比特幣、甚至數位貨幣背書。」ACE 王牌交易所國際顧問潘奕彰指出。

「就像買台股會先看台積電、買法股會先注意 LV,初入數位貨幣的世界,就應先注意市值最大、愈來愈多國家接受的比特幣。」一位幣圈人士如此形容,這也導致法人機構在美債殖利率頻頻破底、游資充沛之際爭相搶買比特幣。潘奕彰認為,投資人仍能從籌碼面觀察實體世界對於數位資產的想法,只要法人機構不只有口水喊多,而是實際不斷增持,就可以推論比特幣的價格可望維持高檔。

像是以買賣數位資產聲名大譟的灰度基金(Grayscale Investment Trust),就是重要參考指標,因為灰度基金持有的比特幣,具有固定一段時間「只進不出」的特色。

潘奕彰說,灰度基金旗下有 8 個單一數位資產信託資金,還有一個組合型數位資產信託基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灰度比特幣信託基金(GBTC),就像初級、次級市場買賣一般,大戶投資人或法人機構可以在初級市場以現金買入比特幣信託、或是用比特幣換比特幣信託,而信託必須經過 6 個月的閉鎖期後才能賣出到次級市場上轉換。

從上述的投資流程,潘奕彰分析,不管是看上未來發展性還是單純做套利交易,只要在初級市場買入者多,灰度基金會買入更多的比特幣;因此,只要灰度基金對比特幣的持倉量趨勢長期增加,就代表6個月內的比特幣價格應不會有過於劇烈的波動。根據多數機構預估,GBTC 持有比特幣的數量持續增加,已經超過 65 萬枚,反過來說,如果當法人機構對於比特幣未來展望或套利機會消失,連 GBTC 也開始明顯減持比特幣時,就必須謹慎。

比特幣地板價,遙指特斯拉

再者,則是從技術面觀察買賣點。幣託指出,股市投資都會用到技術線形或指標,像是均線、布林通道、MACD 等,也可以拿來操作比特幣。以 3 月 12 日比特幣小跌至 57,000 美元以下,但仍站穩所有均線之上,積極型的投資人就可趁 5 日線不破,偏多操作。

幣託也觀察到,比特幣走勢有與美股波動正相關的傾向,也就是說,在美股多頭未退場前,比特幣仍有行情可以期待,建議投資人用 1~5% 的資產,定期定額買進比特幣會是較好的方式。

一位幣圈資深工程師也直指,比特幣的「地板價」大約應是 3.5 萬美元,因為當特斯拉年度財報透露共花了 15 億美元購買比特幣,美國微德布什證券就預估特斯拉的一枚比特幣成本約是 3.5 萬美元,「市場多數共識是:比特幣應不會跌破低於特斯拉持有的成本價。」

第 3,幣圈也常用比特幣大戶地址數量增加與否、算力等等觀察市場熱度與籌碼穩定度。不過,新形態的觀察指標對習慣投資實體商品的投資人來說,恐怕仍屬陌生,故可先理解實體世界就能掌握的資訊,再由淺入深。

最後,幣圈人士皆表示,投資比特幣或數位貨幣,就是相信數位貨幣的應用,最終有被落實在現實世界的可能,而這正是名人大咖看好比特幣最重要的投資價值。「馬斯克、PayPal 都有意要推動比特幣支付,相信未來將有更多大型公司和比特幣搭上線。」所以,想投資虛擬資產的投資人,也能從發展面出發,思考虛擬貨幣現實化的夢,是否有機會實現。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比特幣暴漲造就了「比特幣貴族」,沒買比特幣的人將為晶片短缺、缺電的危機買單

]

最近比特幣的價格一度飆破6萬美元,許多投資家樂觀的預估,到年底以前,比特幣有機會飆到10萬美元。與年初相比,比特幣的漲幅已經達到1000%。

然而,經濟學家認為,比特幣的暴漲卻並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事。

金融經濟學家Alex de Vries在《焦耳》雜誌中量化了比特幣價格飆升是如何加劇能源消耗和全球晶片短缺,甚至威脅國際安全的。

根據他創建的比特幣能源消耗指數,一筆比特幣交易「相當於735121筆Visa交易的碳足跡,或者55280小時觀看YouTube的碳足跡。」用以量化比特幣網路的能源使用情況。

簡而言之,比特幣是透過「挖礦」產生的幣,而這個挖礦是由電腦進行複雜的計算。比特幣的產生數量和挖掘新幣所需的時間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挖出的比特幣越多,耗電越多。

De Vries估計,比特幣挖礦成本的60%左右是用於電的。儘管如此,這位經濟學家解釋說,在加密貨幣中,由於礦工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獲得新的硬體,因此能源使用落後。

毫無疑問,由於比特幣最近的價格暴漲,預計這將導致短期內能源使用量大幅增加,因此,專業的礦工將進一步投資硬體,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到了挖礦大軍之中。

Alex de Vries表示,根據1月份的比特幣價格來估算,整個比特幣網路每年可能消耗多達184太瓦時(1太瓦時≒10億千瓦時)的能源,接近全球所有資料中心消耗的能源總量。

同時,「挖礦」所消耗的能源還產生了9020萬噸二氧化碳,與英國倫敦大都市區的碳足跡相當。

此外,由於「挖礦」設備需要長期高負荷運轉,其壽命普遍較短,但隨著比特幣的暴漲,會有許多人不斷的加大「挖礦」的投入,而這將進一步加劇當前全球晶片短缺的情況,甚至最終會導致汽車、電腦、手機等產品的大缺貨、漲價潮。

換句話說,在許多人搶著當「比特幣貴族」的同時,那些沒參與比特幣撈金的人,同時就成為這一波挖礦潮的犧牲者。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實體資產,甚至一同面臨缺電的危機,而完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因此,Alex de Vries也在呼籲政府機構對比特幣交易平台進行監管,以控制比特幣價值。

全美首家!傳大摩將允許客戶將比特幣納入資產配置

]

比特幣日益獲得接納,最新消息傳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通稱大摩)已成為第一家允許富有客戶接觸比特幣基金的美國大型銀行。

CNBC 獨家報導,大摩管理的客戶資產規模高達 4 兆美元,而根據消息人士的說法,該行 17 日透過內部備忘錄通知旗下理專,4 月將推出三檔比特幣基金,主因客戶希望能新增比特幣曝險。這很重要,代表比特幣開始獲得接納,有機會成為新的資產類別。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大摩僅允許較為富有的客戶接觸比特幣,認為這種波動度較高的數位商品,只適合帳戶資產至少 200 萬美元、「能容忍高度風險」的個人客戶。若是投資機構,則在該行開設的帳戶至少需存入 500 萬美元。兩者在大摩開立的戶頭至少要有 6 個月。大摩還限制,比特幣投資部位最多只可達客戶總淨值的 2.5%。

大摩提供的比特幣基金選項,有兩檔是由 Mike Novogratz 創辦的虛幣機構 Galaxy Digital 發行,第三檔則是由資產管理商 FS Investments 及比特幣公司 NYDIG 聯合發行的基金。

比特幣出現反彈。CoinDesk 報價顯示,截至台北時間 18 日上午 11 時 30 分為止,比特幣報 58,704.48 美元、較 24 小時前上漲 4.94%。比特幣才剛於 3 月 14 日上衝至歷史新高 61,556.59 美元。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