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環境殺手論」劇增!中本聰早想到:「不用 BTC,才是純粹的浪費」

]

對一些人來說,比特幣預示嶄新的未來金融體系;但也有很多人視為環境災害。比特幣愛好者或許會對抨擊方不屑一顧,可若要讓比特幣大規模普及,勢必得逐一排除反對者的質疑。

比特幣今年迎來睽違已久的牛市,眾人對其增加的「碳足跡」也倍感擔憂。一度對比特幣立場轉為中立的微軟聯合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2 月受訪時就又表示不支持比特幣,主因便在挖礦產生大量碳足跡。

理論來說,比特幣是完全數位化的類貨幣,乍聽之下似乎是有史以來最環保的貨幣。畢竟與紙幣不同,比特幣不需靠砍伐樹木生成,且供應量有限,不會有增發情況發生。

但是,主流媒體對比特幣是否消耗巨大能源的擔憂卻與日俱增。

《衛報》2 月便以《為何比特幣對地球有害》為標題做影片報導;路透社則抨擊特斯拉(Tesla)一方面提倡潔淨能源,另一手又向「能源密集」的比特幣投入 15 億美元;《華盛頓郵報》也指出,以比特幣購買特斯拉車對環境有負面影響。

比特幣可能永遠要消耗大量能源

無論以哪種指標比較,比特幣都確實消耗大量電力。原因就在比特幣採用名為 PoW 的共識機制,讓礦工以競爭方式解決密碼學問題,凡搶得首位,即能領取該區塊的獎勵。

為了保持競爭力,礦工硬體設備也被迫加入軍備競賽;使用更強大的計算機,消耗的能源自然也會增加。加拿大比特幣挖礦公司 Bitfarms 高層就承認,只要依然使用比特幣,就可能永遠要耗費大量能源。

BBC 報導,劍橋大學最近分析報告結果指出,比特幣一年消耗的能源總量,比阿根廷、荷蘭等國家還多,約每年 121.36 太瓦時(TWh)。假如把比特幣視為一國,耗電量將躋身世界前 30 大。

不過進入網路時代後,無論寄電子郵件、使用社群媒體、銀行網路業務,都在增加人類碳排放。在這環境下,比特幣難道真是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認為惡化環境的責任都在它是否誇大?

中本聰早想到了

外界對比特幣的批評,也讓一則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2010 年在比特幣論壇 BitcoinTalk 發表的言論被翻出來。之後中本聰便從人們視野消失,至今仍沒有人知道「他」,或「他們」的真實身分。

中本聰寫道:

比特幣讓交易成為可能,效益要遠高於電力成本。因此,沒有比特幣才是純粹的浪費。

比特幣誕生以前,數位貨幣的概念早已出現,也曾付諸實踐,但從沒取得如比特幣的巨大成功。中本聰認為,比特幣「必須」涉及可證明的能源消耗,否則沒有其他方法能以去中心化方式,向全世界公平分配數位單元價值。

中本聰以黃金為例解釋:

(比特幣挖礦)與黃金和開採金礦的情況相同。挖出黃金的邊境成本往往會趨近黃金價格。開採金礦也是資源浪費,但這浪費的後果遠遠低於將黃金當作交換媒介的效益。

和比特幣類似,開採金礦也是能源密集型產業,並有大量資本支出。此外,採礦業是完全自由的市場,礦工往往被剝削,使真正從事辛苦工作的人賺到的反而是最低的薪水。

除此之外,中本聰也已預見未來將有無數開發者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建立 Layer2 第二層解決方案,不傷害比特幣交易透明度的前提下,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交易速度等。Liquid、Lightning Network 等 Layer2 研究也行之有年。

此外,礦工能源消耗採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持續上升。根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中心(CCAF)去年 9 月發表的《全球加密貨幣指標研究》,高達 76% 礦工使用的電力包含可再生能源,甚至有 39% 礦工「只」使用可再生能源。

不過,可預見的未來,對比特幣造成環境危害的指控想必仍會持續出現。

(本文由 動區動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Bitcoin劫案|天后找換店交收比特幣 男子遭劫385萬元手受傷|香港01|突發

]

撰文: 黎靜珊 鄧栢良 朱雅霜 最後更新日期: 2021-03-23 20:36

港島天后發生涉及比特幣交易劫案,今(23日)下午1時許,兩名男子相約兩名「賣家」,在英皇道41號一間找換店交收比特幣,惟支付約385萬元現金後,其中一名賣家藉詞帶同現金離去,並留下同黨。事主懷疑受騙報案,同黨疑心虛拔足逃走。兩名事主追至柏景臺將他制服,交由警方拘捕及帶返警署調查。警方亦派出多輛警車搜索在逃賣家,暫未有發現。其中一名43歲男事主右手受傷,由救護車送往律敦治醫院治理。

現場消息指:交易的找換店已空置多月,警方正聯絡業主、地產代理商了解事件,並調查「賣家」如何進入吉舖設局犯案。街坊稱,該找換店於去年開張,但經營了幾個月後,再不見它開業,並一直空置,重門深鎖。街坊又稱,早前曾見過地產代理帶同人進入舖內,懷疑「睇舖」。消息指,警方調查案件時,發現吉舖找換店的捲閘無上鎖,玻璃門虛掩,賊人如何進入店舖成為調查焦點,而找換店內空空如也,只有一部數鈔機。

兩名男子相約「賣家」在英皇道一間找換店交易比特幣,惟他支付約385萬元現金後,對方立即逃走。(鄧栢良攝)

一男子涉案被捕。

據了解,兩名男事主分別40歲姓吳及43歲姓黃,他們是尖沙咀一間找換店職員;被捕「賣家」28歲姓黃,報稱任職建築工人。吳早前經中介介紹,今日帶同約385萬元現金前往英皇道41號乎下一間找換店購買比特幣,兩名自稱職員的男「賣家」接過現金並在店內點算,點算後其中一名「賣家」聲稱要辦理手續,將現金帶走,28歲姓黃「賣家」則留在現場,聲稱稍後會將比特幣轉予對方。事主其後感到可疑,與被留下的「賣家」前往尋人無果,遂表示要報警,姓黃「賣家」即時企圖逃走,兩名事主隨之追趕,及至柏景臺停車場將對方制服。黃涉嫌盜竊被捕,交由東區警區重案組跟進。

追逐期間,姓黃男事主跌倒,右手受傷,需送院治理,吳則在場協助警方調查。警方正追緝一名20至30歲男子,身高約1.7米,案發時穿白色長袖上衣。

找換店交收Bitcoin 兩男被搶走385萬 警拘1漢緝拿同黨|即時新聞|港澳|on.cc東網

]

找換店交收Bitcoin 兩男被搶走385萬 警拘1漢緝拿同黨

天后發生交易虛擬貨幣盜竊案!今日(23日)下午1時許,尖沙咀一間找換店姓黃(33歲)男職員,偕同姓吳(31歲)男同事,相約2名男子到英皇道41號一間找換店,交收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涉及款項約385萬港元現金。雙方在店內進行交易及點算現金,期間,對方一名男子聲稱要辦理手續,攜同現金一齊帶走。

黃及吳等候良久仍未見對方歸來,感到非常可疑,遂與另一名留在店內的男子前往尋找對方,可惜未見其蹤影,黃認為對方已挾巨款「走佬」,擬報警求助。詎料,留下的男子聞訊,立刻轉身逃跑,黃男不甘遇劫尾隨追截,成功在英皇道1號栢景臺停車場內將其截獲及制服,並且報警。

警方接報到場,在附近兜截涉嫌捲款而逃的男子,惟未有發現,經初步調查後,以涉嫌盜竊拘捕該名報稱地盤工人的姓王(28歲)男子,並將他押返警署調查。黃追截疑犯時不慎跌倒致右手受傷,經救護員作初步包紮後,送院治理。據悉,涉案的找換店已空置。

警方正進一步調查事件內情,並根據事主提供的線索展開偵查,涉拿捲款逃去男子歸案,他蓄短髮,年約20至30歲,身高約1.75米,犯案時身穿黑外套、黑長褲及深色口罩。

根據資料,比特幣(Bitcoin)升勢一直凌厲,且屢創新高。據CryptoCompare數據,最新報價約54,200美元。

近期不時發生虛擬貨幣交收劫案,於今年1月18日,一名「泰達幣」(USDT)女賣家於商廈與買家進行交易,即場將45萬個泰達幣轉移予買家,並收取約350萬港元現鈔後,隨即遭幾名持刀棍的男子劫去所得現金及手機。警方事後拘捕一名印度籍男子及一名本地男子,控以一項串謀搶劫罪。根據資料,去年1月至10月期間,警方共接獲399宗與虛擬貨幣有關的科技罪案,涉及總金額高達約8,24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