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比特幣跌4% 穿57000美元關口 芝商所推迷你比特幣期貨(附短片)

]

方舟 Ark 組隊 Square 發布研究:打破迷思,為何「比特幣挖礦」會對地球環境有益?

]

雖然加密貨幣挖礦頻頻大量消耗地球能源的爭議遭受抨擊,但方舟投資(Ark Invest)執行長凱瑟琳・伍德(Cathie Wood) 卻反駁此說法。她認為此舉反而對地球是有利的,透過挖礦不僅可以推動對太陽能未來的投資,同時也改變比特幣挖礦產業整體的能源結構。

方舟投資是一家全球資產管理公司,愛好投資創新產業與爆發性潛力公司。這家位於紐約的公司最近發布了一項研究,指出加密貨幣實際上是可以通過使用再生能源來減少碳足跡排放。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提升,加密貨幣挖礦對環境的破壞將比最初想像的要少得多。方舟投資研究也發現,比特幣生態系統消耗的電量其實不到傳統銀行系統所需的 10%。

ARK:比特幣挖礦有助太陽能投資

挖礦所需的電力能源耗損與環境排放等議題一直是批評者主要環繞的一大致命傷。花旗集團最近也表示,比特幣挖礦的耗電量自 2015 年以來已提升逾 66 倍。

美國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比特幣挖礦所使用的能源與已開發國家的能源相當,甚至可以與美國進出口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等公司所產生的排放量相比。BCA Research Inc. 則表示,對環境的擔憂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稀釋比特幣的價值。

站在其對立面,伍德近日發表了推文表示,根據 ARK 研究總監布雷特.溫頓(Brett Winton)與 Square 團隊合作進行的研究,比特幣挖礦能助攻可再生能源的採用。

在方舟聯合 Square 的研究中,我們正在打破比特幣挖礦有害環境的迷思。在加密貨幣挖礦、能源儲存以及 AI 科技互相結合的過程中,挖礦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度很可能加速!

In a research collaboration with $SQ, @yassineARK, @wintonARK, and @skorusARK debunk the myth that #Bitcoin mining is damaging the environment. Instead, as crypto mining, energy storage, and AI technologies converge, the adop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s likely to accelerate! https://t.co/EmMy1jXGlL — Cathie Wood (@CathieDWood) April 22, 2021

同時,大型公司也紛紛開始尋找減少碳足跡的解決方案。例如 Argo 區塊鏈最近宣布了一個綠色採礦池,該池僅採用再生能源以及水力發電電力。

方舟則認為,比特幣挖礦可以鼓勵對太陽能系統的投資,在不改變電力成本的條件下,使「可再生能源」產生更高比例的電網電力,且近一步改變全球比特幣挖礦能源結構。

ARK 研究總監溫頓在報告中寫道:

「有了比特幣,在平衡狀態下,全球能從可再生、無碳能源中產生更多的電力」。

溫頓進一步指出,如果排除比特幣挖礦,依照我們的模型,太陽能只能提供 40% 的電網電力;但是,如果將比特幣挖礦整合進太陽能系統(太陽能+電池)中,我們相信能源供應商可以在電價和比特幣價格之間發揮套利作用,並出售「過剩」的太陽能,在不減損盈利能力的情況下,可以幾乎滿足電網電力的所有需求。

不過眾所週知,ARK 對於比特幣到最近上市的交易所 Coinbase 的投資皆可謂相當積極。ARK 基金仍在每日加倉 Coinbase 的股票。截至 26 日,ARK Invest 旗下基金已持有 221,167 股 Coinbase 股票。

(本文由 動區動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傳中國巨鯨拋震撼比特幣,WSJ:幣安給散戶 125 倍槓桿

]

比特幣近日上沖下洗,今日亞洲盤一度下殺至 7 週以來最低點,但數小時後隨即飆回 5 萬美元關卡。

上週比特幣才剛因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傳出提議將富人資本利得稅調高近倍導致比特幣內爆。外媒直指,近來報價波動益發劇烈,跟投資人槓桿過高脫不了關係。

CoinDesk 報價顯示,比特幣今日稍早一度下殺至 47,079.14 美元,創 7 週以來新低;台北時間 26 日中午 12 時 38 分則回彈至 52,207.33 美元,較 24 小時前勁揚 5.39%。

值得注意的是,FXHedge 26 日透過 Twitter 指出,中國加密貨幣巨鯨稍早透過全球最大交易所幣安(Binance)拋售 2 億美元比特幣,導致報價下探 47,000 美元。比特幣超過一週前突然下殺,也是 FXHedge 推文惹禍。FXHedge 18 日透過 Twitter 引述未具名消息來源指出,美國財政部將指控數家金融機構涉嫌利用加密貨幣洗錢。

華爾街日報報導,比特幣 24 日突然狂跌最多 17% 至 52,000 美元附近,半數跌幅在約 20 分鐘內發生。據數據提供商 Bybt 資料,各大虛幣交易所強制平倉,25 日總共導致交易者損失 101 億美元。超過 90% 遭平倉的部位,都是比特幣等數位貨幣的多方部位,且將近 50 億美元都發生在幣安。

比特幣報價重挫,許多多單槓桿部位都被自動平倉,引發報價下殺壓力,讓更多部位遭平倉。不只如此,包括幣安在內的部分虛幣交易所,週末都因交易量暴增而一度當機,導致週末本就已偏少的流動性乾涸,使報價波動更劇烈。

值得注意的是,報導稱,離岸虛幣衍生性商品交易所,提供散戶高額槓桿。舉例來說,幣安交易所投資人可利用部分期貨合約,取得高達 125 倍槓桿。這意味散戶只要存入 80 美分,就可買到相當於 100 美元比特幣的部位。相較之下,受美國政府規管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Group),投資者必須存入至少 38 美元,且券商必須提供更多保證金。

幣安發言人表示,交易所許多商品允許的槓桿倍數近來都已降低,且僅少數用戶使用 125:1 槓桿。不過,加密貨幣交易商 GSR 總裁 Rich Rosenblum 表示,比特幣依舊受高槓桿散戶左右。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